保發止(Propecia非那雄胺生發劑)是目前治療男性型脫發最有效的口服藥。然而,據國外媒體10月20日報道,《皮膚病學檔案》雜誌刊登的阿根廷一項最新分析研究報告宣稱,一些服用該生發劑的男性卻出現了性功能障礙(ED)問題。
阿根廷研究人員對近期有關保發止的多項研究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發現,在最常見形式的脫發男性中,服用保發止的人表示,服藥之後,頭發數量明顯增加,自我感覺頭發更密。但是其中大約1/80的人出現了ED問題。然而,研究發現,雖然生發劑出現ED副作用,但是脫發男性不大可能會因此而停止服用生發劑。新研究負責人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阿勒曼醫院的何塞·曼紐爾·梅拉博士表示,研究發現,大多數服用保發止的男性似乎更願意舍“性”取“發”。
超過50%的男性到50歲的時候會出現男性型脫發(臨床稱為“雄激素源性脫發”)。保發止的藥理是通過阻止睾酮向二氫睾酮轉化的一種酶,來降低頭皮毛囊血管中二氫睾酮的含量,從而治療男性型脫發。
多項研究調查了保發止的有效性。但是這些研究一直沒有解決保發止的潛在副作用問題。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梅拉博士及其研究小組查閱相關醫學文獻,分析了12項保發止相關研究的結果,涉及3927多名男性脫發參試者。
分析結果發現,口服保發止兩年後,男性脫發情況明顯改善30%。這說明,長期保發止治療有助於保發生發,堅持時間越長,治療效果越好。然而,保發止的確導致1/80的脫發男士出現性功能障礙問題。研究人員建議,口服保發止的男性患者一旦發現此類副作用,就應該盡早與醫生商量,作出“保發”或“保性”選擇。
梅拉博士及其研究小組表示,對保發止各項研究的最新分析研究項目,不受保發止生產廠家的絲毫資助,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可以說很精確。
生發藥大多不靠譜或致癌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曾發布一項關於生發藥的安全信息,指出目前治療脫發最常用的5α還原酶抑製劑可能增加服藥者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脫發雖然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但這個小病卻因影響外表,讓不少人缺乏自信,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於是在市場上,有關脫發、生發的產品,從吃、喝、用,到擦的應有盡有,但絕大多數都是打著藥品旗號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使眾多脫發者深陷誤區。
誤區一:輕視病情
脫發多數是個緩慢的過程,起初頭發脫落增多時,人們常會忽視。但如果得的是雄激素性脫發,而沒有及時治療,或使用了所謂的生發藥,就會延誤病情,大大增加控製脫發的難度。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淑霞介紹,雄激素性脫發是由於遺傳因素使得相應個體的頭頂部毛囊對雄激素敏感。當進入青春期以後,隨著體內發生雄激素的分泌,這部分敏感的毛囊逐漸變小,產生的頭發也相應變細變小,出現脫發甚至禿頭的表現。還常伴有頭屑增多、頭皮油膩、瘙癢明顯的症狀。“這類脫發的治療僅靠頭發的保健護理、少食油膩及辛辣食物是不夠的,需要依靠正規的藥物口服(如5α還原酶抑製劑)或外用(如米諾地爾)治療,還可在此基礎上結合自體毛發移植。”楊淑霞補充道。
誤區二:盲目“治療”
有些脫發者過於敏感,稍有脫發便急著尋醫問藥。實際上,脫發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有些脫發不必治療。比如,急性傳染病,長期服用某些降脂藥、降壓藥、抗凝藥、抗抑鬱藥等,營養不良以及長期生活不規律等都可能引發脫發。隻要多休息,待身體康複,營養狀態正常或者停藥後頭發都會重新長出。
誤區三:輕信“生發藥”
對於病理性脫發,能生發的化妝品和保健品是不可能有治療作用的。如果宣稱“療效明顯”,很可能添加了西藥成分。連一向自稱純天然中藥生發的著名生發品牌章光101,去年在新加坡和香港市場銷售的兩款產品也被查出含有西藥成分,讓人大感意外。
楊淑霞最後強調,青壯年人群,尤其是男性,常見一種禿發性毛囊炎,它是由於毛囊及其周圍的炎症嚴重而出現脫發。隻要能及時控製炎症,頭發就能再生。而如果沒有去正規醫院治療,輕信防脫產品,一旦造成毛囊嚴重損傷,將導致永久性脫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