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萬全洞之盟,乃是容美土司為了對抗朝廷改土歸流、拒敵官兵,緊急舉行的一次秘密聚會。
去年九月十六,也就是霜降日,容美宣慰使司田旻如召集田暢如、田琰如諸弟兄到平山萬全洞秘密集會。都鎮灣土司田坤如於五日前接到口令後,便騎了一匹騾子,帶了幾個家丁,翻山越嶺經由漁洋關、長樂坪、五峰、灣潭、大麵小麵等地,趕赴平山。
那平山地處容美司署城東,山麓有一方圓百裏的坪地,四麵都是萬丈絕壁,地勢十分獨特,容美使司便在坪上建設行署。坪地的西麵尤為險峻,怪石壁立,下臨深壑。山腰有一巨洞,高18丈、闊12丈、深15丈,可容千人,內中且有水源。要進入此洞,隻有一條途徑,必須從坪上沿一條百餘丈的嶝道和繩梯攀踏而下,乃是容美山中最為險要隱蔽的藏身地處,真可謂萬全之地。
此洞原名何家洞,田舜年在世時發掘此洞,精心修建,名曰萬全洞。
田舜年子韶初,號九峰。此公也真可謂文武雙全,他曾帶兵隨清軍征討吳三桂,清廷為之加爵晉級,並受到康熙皇帝的接見。他好戰嗜殺,幾度火並臨近土司,殺滅異姓家族,占地擄人,還經常親自動手斬殺犯事的奴隸土民。然而此人又喜歡附庸風雅,結交文人名士,他府中的女優戲班甚至還用蘇腔排演過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宴席上表演給客人看。田舜年曾把當時文士顧彩接到容美山中遊玩,顧彩後來撰有《容美記遊》流傳坊間。田舜年經常組織家族子弟賦詩作文,自己也擅長詩文,著有《二十一史纂》、《容陽世述錄》、《白鹿堂詩文集》、《許田射騎傳奇》。顧彩當年遊曆此洞,曾賦七律一首雲:
“一嶝懸絲下太空,
巨鼇張吻白雲中,
等閑雷雨無時息,
萬古源泉滴未窮。
側足倚欄妨鳥路,
俯身燃炬瞰蛟宮。
瓊樓片字知何世,
兀兀來尋鶴背翁。”
這詩寫的不怎麼樣,倒也可見地勢的險峻。那“鶴背翁”三字也可以讓我們想見田舜年當年身架健朗。他就把萬全洞當作藏書、讀書、寫書之地,在洞內建有“就月軒”、“愛日亭”、“大士閣”以及“魏博樓”等起居房舍。那“魏博樓”本是洞壁上又生一洞,便劈為一室,好比我們現在的錯層房居。因為室中懸掛有先祖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的畫像,故名“魏博樓”。田舜年經常住在洞中,並在此招待名流,聚會文人。
此洞的遺跡至今尚存。1983年,當地的文史工作者還在洞壁上發現有《萬全洞記》的石刻,文字為:“平山之麓有萬全洞焉,自非排空馭氣、穿雲破石,罕得與全境相通,而九峰先生一朝得之,以為藏書之所。”從文中出現“先生”一詞看來,估計是清末民初時所刻。
田旻如回鄉繼任之後,也看中此處最為安全,便把萬全洞當作絕密藏身之地,在洞口修建石門、城牆,構築了炮台,防衛甚為森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