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1 / 2)

九日一大早,向世傑、向世雄等人就來到擺手堂附近。隻見大坪中間樹立一根高達五丈的旗杆,上麵的兩麵龍旗迎風招展,旗杆頂端的一隻白鶴振翅欲飛;擺手堂正中央,供奉著土人信奉的八部大王及其夫人帕帕的神像以及曆代先祖的牌位,供案上香煙繚繞。

容美土司源於古代的容米部落,其首領開始並沒有姓氏,後來就以祖先的稱謂而受姓。他們的先祖墨施(或稱墨色什)在土家語言中是天王的意思,後來隨著容美土司逐步與漢文化交融,由“墨”到“天”,再由“天”到“田”,這可能就是容美田姓的真正來源。

直到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史書上才開始有記載田氏為容美部落受姓後的沿襲。第一代土司為墨施什用(元至大三年被授予黃沙寨千戶),第二代土司為田先什用(元至正十年被授予容美洞等處軍民總管府總管),第三代土司為田光寶(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授予四川行省參政行容美軍民宣撫司事),到末代土司田旻如(承襲清授容美宣慰使司)共傳承15代、23位司主。容美土司從元朝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到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歸流,曆經425年,但是田氏世家並不承認他們自己獨立的民族起源,《田氏家譜》為了規避土蠻、附庸“漢統”,自稱其世家是從唐朝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田行皋被唐憲宗加封為兵部尚書開始的,嗣後宋有田思政、元有田乾亨、明有田光寶、田既霖,清有田甘霖、田舜年。

參加祭祀的人群已經肅立在堂前,周圍的土民越來越多,漸漸在坪壩和周圍崗地上雲集成人山人海。

辰時三刻,隨著一聲牛角嗚嗚,擺手堂上一片肅靜。容美所屬的五峰、水濜、石梁、椒山、龍洞等五大土司和各個山寨分別組成的擺手“排”開始一一進入堂中。每排都是一支由各土司的宣撫使領頭的隊伍,每支隊伍中都設有擺手隊、祭祀隊、旗隊、樂隊、披甲隊和炮仗隊。

走在各“排”首列的是龍鳳旗隊,高舉著的白龍旗和紅鳳旗的兩條壯漢並排走在隊伍的最前頭。龍旗和鳳旗都是用紅、蘭、白、黃四色綢料製成的四麵三角大旗,每麵旗幟都有一丈多長,邊緣鑲有雞冠形花邊,一時迎風招展,蔚為壯觀。

各“排”在龍鳳大旗的引導下立定之後,主要祭祀的人員上場了。向世傑一眼就看到容美宣慰使田旻如走在前頭。幾年不見,他發現此人如今已經變得老練多了,發福的身軀壯如一頭牯牛,莊嚴肅穆的神情中透出威嚴和殺氣。田旻如後麵緊跟著田暢如、田琰如、田坤如等田氏家族兄弟,一行二十餘人,個個神氣十足。他們都身著皂色長衫,手持齊眉棍、神刀、朝筒等道具,鴨行鵝步,亦步亦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