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洋關中設有土司行署,公堂食宿一應俱全,這時早已準備就緒。當地峒主迎訝進去,當日即大擺宴席接風。附近的都鎮土司的都爺田坤如和許多頭人也趕來拜見迎接,田旻如一一接見,撫慰有加。一時宴席開張,山珍美酒、巴女舞庭,又特別請了絲弦名角覃雲山一班人來唱堂會。
那覃雲山也真是個好角色,一表人才、風流倜儻。但見他一襲青衫、頭纏綸巾,先是背向而立;隻待絲弦響起,他才轉身亮相,高舉簡版一敲,果然好歌喉,四座立刻喝彩。
當時這南曲剛剛傳入容美山區,由資丘人氏龔福讓首先傳唱、帶徒搜藝,逐漸流行開來,成為文雅時尚。人們也不稱南曲,隻管叫它為絲弦,隻因有三弦伴奏。那曲子其實源於元曲和明清俗調,與昆山腔和南詞有些淵源。
覃雲山是當地傳授絲弦的祖師、資丘龔福讓的高徒,他唱了一曲《風》,又獻上一曲《漁》,詞句都十分優雅。田旻如在京城聽過昆曲,沒想到家鄉邊遠之地竟也有如此文雅的玩藝,感覺同樣韻味,聽來很是入耳,心底又驚喜又消受,不覺搖頭晃腦、拍膝擊節。
那都鎮王爺田坤如本來聽不出名堂,隻覺得唱的是男人閑得無聊就整天釣魚,女娃想日又找不到男人,就關在屋裏瞎哼哼,心裏便罵道:
“這騷貨欠日!”。
抬頭看田旻如快活,他也連忙跟著胡亂拍手跌腳。一時弦歌繚繞,吆喝不斷,好不熱鬧。雖然天氣悶熱,宣慰使大人依然開懷暢飲,盡興方散。
宴罷已是掌燈時分,田旻如入房歇息,卻有些鬱鬱寡歡。那都鎮土司王爺田坤如本是田家遠房兄弟,就悄悄問二哥何事不爽?田旻如便道出心曲。
原來田旻如年青時,老家本給他完婚娶過妻子,還生有一子,卻沒有隨他北上。田旻如發達後另擇佳配,早把發妻忘到腦後。前年父親死於武昌,他曾扶柩回鄉安葬,那結發妻子百般殷勤,可田旻如看她人老珠黃,連一句話都不曾跟她言語,現在回鄉也不想認她為正室。但北方妻妾畢竟不習土家生活習俗,侍候起來諸多不便,就想找幾個本地小妾或侍女。前日在蓮花庵遇見吳家小姐,這心思也就益發急切,他便對田坤如說:
“我在外多年,原來的侍女多是北方人,回到老家,想添幾個本地侍女,據說這漁洋關吳家小姐不錯,能否托媒相聘。”
田坤如一聽,正是巴結好機會,連聲說:“這好辦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