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 1)

二人正講到興頭上,突然,那坐在船頭觀夜景的船老板低聲向艙中喊道:

“客官快看,巴方舞者來了!”

兩人忽聽外麵喊“巴方舞者”,都大吃一驚。當時人們一般都把鄂西山區的土著人都叫“山巴老”,這“山巴老”並不是對山裏人的辱稱,而是包含著他們和古代巴人的民族關係;而對“山巴老”中的叫花子,則稱之為“山花子”。“山花子”之中,又有一群特別神秘的人物,傳說他們是古代巴國武士的遺存,所以譽之為今世的“巴方舞者”。

要說,把古代的巴人稱之為“巴方舞者”也是有來曆的,典故出自甲骨文和《尚書》。“巴方”二字出自甲骨文,意思是巴地方國,這是古籍中對巴人的最早曆史記載。而著乎《尚書》的周武王伐紂,就有“實得巴、蜀之師,巴師勇銳,歌舞以淩殷人”的記載,所以又有“舞者”之謂。這些特別的山花子享有“巴方舞者”名號,因而顯得非常神秘,世人聞之色變。

當時吳學士和唐秀才急忙抬頭往窗口一看,但見他們的模樣彪悍古怪、行動矯健敏捷,確實不同一般的山花子,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那些神秘人物。可是夜幕之中,這群人影如同閃電一般,一晃就倏地不見了。

當時民間盛傳,巴方舞者現世、此地必有大事。那麼,如果他們真是那些令土司兵丁聞風喪膽的人物,他們為何出現在這裏?他們會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

兩人大為驚疑。吳學士便說:

“久聞巴方舞者之名,此地乃是他們的出處,唐兄可知他們的真實來曆?”唐秀才沉思片刻,便回道:

“巴方舞者的來曆,始於巴土民族的起源,相當古老,猶如我們足下的這條清江。千百年來,這清江就如同我們族血一樣奔流,它流過了漫長的原始蠻荒,流過了遠古的人類薪火。盤古開天,清江河穀裏就有敲擊炻器的聲音;****,我們巴土民族的先祖就在眼前這座武落鍾離山上站立起來了。”

吳學士聽他要縱論古往,便凝望著窗外的高山流水、問:“此說可有根據?”唐秀才道:

“兄台諳熟經史,想必記得《後漢書》和《水經注》等典籍上的記載,《後漢書》上有一篇《巴郡南郡蠻傳》,那上麵就記載了發生於此地的事情。其實,在巴土民間也一直流傳同樣的故事。”

他抬頭凝望著高聳在夜空中的武落鍾離山,娓娓道來,講述廩君擲劍為王,戰鹽神、創夷城、建巴國的曆史傳說。

吳學士聽他所言既有正史為據,又為方誌野史所載,倒也並非杜撰,遂饒有興味。唐秀才便侃侃而談:

“而山花子中的巴方舞者,據說他們是當年巴國被秦兵打敗之後,一些失散的武士回到武落鍾離山區,隱藏在一個神秘的山洞裏,得以生存下來而遺存的後裔。”

當然,這隻是民間傳說。但他們講的道理卻很真確,他們說,土司王爺不能代表廩君相王的正宗,隻有土家奴隸、土民才真正傳承了巴人的血脈和精神,我們就是巴方舞者!土家百姓都是巴方舞者!

他們絕不是野人,也不是綠林,更不是劍客。他們隻是不服土司的管轄,按照巴人的古老習俗生活,賣藝行乞,喜歡打抱不平,出沒於山林村寨間,來無影、去無蹤,顯得非常神秘。

這些人後來遭到容美土司的追剿捕殺,無法生存,他們就被迫遊走到川東去了。不過,巴方舞者特別虔誠地信奉廩君,因為廩君名務相,土家人稱為相王。他們每年都會潛回武落鍾離山朝拜務相,進行神秘的祭祀活動,瞻仰巴人的祖山神祗。

可是,他們祭祖往年都在清明之際,卻不知今年為何提前到來。明日就是正月十五,他們於前夜出現,是否跟元宵歌舞龍燈大會有些幹係。

他轉而低聲說道:“最近容美土司到處都有土民鬧事,要求歸順朝廷,改土歸流,而周圍的官兵又已經逼上門來,情勢非常危急。可這都鎮土司王爺特別頑固,繼續為非作歹。我看巴方舞者的到來,多半跟這有幹係……”

唐秀才最後斷言:“總而言之,最近此方必有大事,驚天動地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