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創造傳統(2 / 2)

尋根,是當代藝術家自覺的文化認同。但是尋根不應構成對文化淵源的靜念迷戀,不應把淵源的態勢奉為標尺,來度量流程中的一切階段。根隻是根,淵源隻是淵源。以後的發展對於它們,既有遺傳性又有變異性,而變異則是一種廣義的遺傳。

由淵源到流程,由根須到枝幹,每時每刻經曆著選擇,選擇的積累便構成它們的生命。一切生命均非預定,一切本質顯現於存在之後。過去無法決定今天和將來,每走一步,都在即時地構建著生命。任何悠久的民族文化,都不可能采取單一的選擇,單一的選擇不是真正的選擇。

三,延續傳統,不是靠已有文化的擁堆,也不是從藝術遺產中抽繹精華拚接,而隻能靠具有傳統文化精神的現代藝術家的個人創造。文化的梳理、堆壘、普及,都不能直接釀發創造。藝術的創造,隻能依仗天才。

曆史上,一切最出色地創造了傳統的藝術家,卻都不會著力地論證和呼籲傳統,而隻是依憑著自己的天性素質自由流瀉。一個能夠自由流瀉自己天性的藝術家是不可能沒有傳統意識的,因為他要尋找自由就必須先要尋找到自己,要尋找到自己就必須尋找到自己的時空立足點,他比周圍所有的人都更懂得腳下的大地。一個能夠自由流瀉自己天性而又能引起廣泛社會感應的藝術家更不可能沒有傳統意識,因為他的厚重廣納,他的備受歡迎,都是心理層累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激揚藝術自由,扶持藝術天才,其實也就自然而然地激揚和培植了傳統。

四,對中國藝術傳統的優劣品評,沒有絕對意義。作為一種曆史過程來看待,幾乎每一點,都功過相咬,優劣互補。中國藝術的柔性精神、中和之美、和諧追求、寫意風致,比之於西方,處處都有令我們驕傲的理由,但也處處都有使我們羞愧的根據。因此,不必有誰來論定中國藝術何處為瑕,何處為瑜,何處該取,何處該舍。這樣做,既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又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對創作實踐並無補益。投入創造,許多難定的標尺自會明朗;投入創造,許多看似簡單的問題又並不簡單。

有人說,不辨優劣,何言創造?我們說,離開創造,無所謂優劣。不難看到,因為疲於創造,許多被反複論證的民族藝術的優良品性,也已漸趨黯淡、令人厭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