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美麗的靈魂是需要曆練的(1 / 3)

一個美麗的靈魂是需要曆練的

成長故事

作者:張五芳

張五芳,江蘇省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副校長,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金壇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職教研員,常州市初中語文自育式學習張五芳名教師工作室領銜人。榮獲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常州市教科研先進個人、常州市五一巾幗標兵、第六屆“語通杯”教改新星等榮譽稱號。被聘為“江蘇省送優質資源下鄉工程”主講教師、江蘇省師培中心“送培到縣”專家教師、常州市“名師導學”主講教師。先後六次獲省市優質課大賽一等獎,在省級期刊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閱讀樹:中學語文課外閱讀策略的研究與運用》,教育教學成果獲得江蘇省首屆基礎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現正主持江蘇省“十二五”規劃課題《中學語文自育式學習方略的研究與運用》。

草木榮枯,錘煉我的靈魂;春秋代序,鑄就我的意誌。我,張五芳,五代同堂裏的一朵小花,在18年的教育生涯中,慢慢曆練,慢慢成長,直至成為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常州市初中語文自育式學習張五芳名教師工作室”的領銜人。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1993年,我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並被分配到常州市二十六中任教。校長委我以重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兩班的語文教學,兼任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初一新生都是少先隊員)。而跟我一同分進該校的同學最多不過兩班語文,有的隻要擔任一班的教學工作。我有些心虛,校長看出了苗頭:不要害怕,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就是這一個“逼”字,讓我學著從壓力中生存,在責任前奮起。來自於班主任管理、中學語文教學、少先隊工作,三個新的條塊工作,一下子把我“逼”得抬不起頭來。當年輕的同事下班後一起去逛街、K歌、海聊時,我私下征得圖書管理員的同意,來到圖書室一本一本地閱讀語文教學類的專業雜誌。就是在那兒,我開始與於漪老師等“親密”接觸,在教學方法上開始一點點地開悟;潛心閱讀了班主任管理的專刊,甚而忘卻了時光,在專刊上標注了各種記號;尋找有關少先隊管理工作的零星資料,如飲甘露般地吸納,以幫助自己在全校開展輔導員工作。

一切井然有序,能力也在活動中得到錘煉。一位老教師聽了我的課後評價“長江後浪推前浪啊”,這一句,成為我再也不會退縮的理由。我首次在常州市範圍內開設了班團公開課,主持的少先隊公開展示活動在一市三縣悄然走紅。

之後,我因婚嫁從常州來到金壇電大任教。電大的課程,多為中專或大專層級。這樣的講台,並不是誰都能站穩站牢的。可不,還沒與學生見麵,就有非議:“初中來的老師能上課嗎?”“這麼年輕的老師能帶班嗎?”種種懷疑與猜測促使我努力通過閱讀和學習來提升個人素質,打磨教學藝術。我勉勵自己: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於是不斷要求自己,每天閱讀一小時以上的專業書籍,做2000字以上的讀書筆記;每晚學習一篇名家教學設計或教學實錄,白紙黑字留下思索的印跡;每周自備一篇課文(課外的),以提升解讀文本的能力,培養敏銳的文化眼光與審美眼光;主動邀請資深教師來聽課,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公開課,打磨教學藝術。

至今記得,我調入該校後的第一周的周四,校領導、中層及全體語文老師都來到我的教室,聽聽我這一位初中教師怎樣上大專的課。課剛剛上到一半,分管教學的校長就出去了,我滿心忐忑,但依然鎮定地上完了餘下的課。課後,所有聽課老師給予了評價,那位分管校長不知什麼時候冒出來:“張老師,素養厚實、機智靈活、前途無量!”要知道,當時我正懷孕七月,提著心、吊著膽才上完的一節課,那一刻,此心可安!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初衷。

之後,我參加常州市職教評優課獲得一等獎,也因此被分管教學的副局長帶進了華羅庚實驗學校。

方春不種蘭,終歲無自配

2000年,我被調入華羅庚實驗學校,立刻又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質疑:電大來的老師能上課嗎?強大的衝擊促使我向名家學習,並不斷提醒自己“方春不種蘭,終歲無自配”。在擔任兩班初三語文教學、一班班主任工作的情況下,我說服自己報考了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全國聯考。

2003年的7月,驕陽似火,燠熱難耐。我與同事搭乘客車前往常州火車站,準備到上海華東師大現場報名。客車在路上急速行駛,迷迷糊糊中感覺一個強大的趔趄,隨即就聽到客車緊急刹車的聲響——發生了車禍,跟著就見被撞的車上三個魁梧的男人拿著類似電警棍的東西,朝我所在的車窗打過來……等我睜開眼睛,窗子全部成為碎片,一部分碎片灑落在我的裙裾,嵌入我的左手臂,有絲絲鮮血直冒。我忘卻了疼痛,忘卻了惱怒,對同事說:“快下車,去打的,要不趕不上去上海的車了。”沒人搭理我,她們也受傷了,繼而蹦出幾個字:“我們不去了,簡直是受罪!”我沒有絲毫猶豫,在路邊攔了一輛的士,忍著疼痛,擦著流血,向目的地奔去……這一番艱難困苦的報名經曆,讓我鼓足了必須考上研究生的強大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