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益陽重現(上)(1 / 2)

華服麗人的亮相,使參加宴席的命婦和嬪妃們都為之震動。現場立刻安靜下來,人們目瞪口噤得看過去。命婦裏有年長,品級高的夫人立時認出了這個滿身紅妝的貴族女子赫然就是早不在宮中的先皇朱元熹的妹妹——益陽公主!人們驚駭絕倫。

三年前,朝廷頒下懿旨,命益陽公主代當時的皇後太後去甘陝省的鴻瀘寺禮佛。之後,她在北疆遇到了韃靼軍圍攻元熹帝的禍事,再往後,她遵循皇兄之命臨陣“和親”嫁給了韃靼南院大王。再之後因為北疆與京城遠隔千裏,訊息不暢,人們不知道後麵發生什麼事了。數月後,北疆才傳來了消息。人們才知道和親當晚,喜事變成了禍事。虎敕關被攻破,元熹帝被敵軍抓走,益陽公主也沒有了下落。大明人都以為她死在亂軍中了。

沒想到,三年後,益陽公主居然全須全尾得又出現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她從北疆悄悄返回了京城,回到後宮,躲藏在了兩宮太後身邊,受到兩宮皇太後的庇護。

人們不知所措得看著她,熱鬧的宴席頓時冷了場。

董太後麵色如常,笑容溫煦,疼愛得看著益陽公主。命令命婦們過來拜見長公主。命婦們壓住心頭疑惑紛紛上前施禮。董太後親自拉著益陽公主的手,向眾人笑道:“今天除了迎接楊皇後入主後宮,還要向大家宣布一件喜訊。就是我的乖女兒益陽終於實現了她禮佛兩年的誓言,重出佛堂麵見各位夫人了。這真是個雙喜臨門的好日子啊。”

益陽公主也笑語盈盈得向命婦們施禮,向楊皇後行大禮。命婦們不敢接受長公主的禮,紛紛還禮。楊皇後也含笑點頭。

益陽公主端莊的臉上充滿了感激:“母後過獎了。我進入皇宮的小佛堂禮佛兩年,是為了求佛祖保佑我大明和朱家。我還要多謝佛祖一路保護我點化我從北疆還朝,多謝兩位太後垂憐收留我。我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算是出家為尼終生侍候佛祖,也是應該的。”

董太後望著她,眼裏露出憐愛之色。她這一生因種種原因未能生育子女,便極喜歡從小繞在膝前長大的益陽公主。她當年選擇了十二皇子扶上皇位,也與聰明可人的朱益陽有很大關係。她寵信朱益陽滿朝皆知。董太後溫柔地笑著說:“傻孩子,怎麼能這麼說呢。我是你的母後怎麼會不護你?再說了你是為了皇後和母後才到甘陝省禮佛的,為了救先帝才去戰場上和親的,還遇到了這麼大的禍事,受夠了驚嚇。我怎麼能不疼你這個懂事的孩子呢。幸好,佛祖保佑,朱氏祖先也保佑,這件婚事未成,才免得你承受更大的災禍。你一直都有佛緣,在甘蘭寺引起佛光,這次和親也受到了佛祖的庇護,才安然無恙得從戰場逃回鴻瀘寺,又得到高僧們的保護送回京城。這是多麼驚險難為的事啊。你受了這麼多的困苦磨難,我怎麼能不疼你?”

益陽公主美麗端莊的麵容現出悲容,眼圈也紅了,緊蹙著眉頭低頭不語。王太後又拈起了帕子拭淚。

董太後一張嫵媚的麵容仰起,一雙狹長的鳳眼冷冰冰得掃視了下滿場誥命夫人們。駭得滿宴席的嘈雜議論聲消失了,滿花園的空氣也為之一寒,二百餘位大明朝品級最高最尊貴的誥命夫人和宗室嬪妃們都不約而同地垂下頭,不敢與她對視。董太後冷淡地收回目光,臉色安詳,櫻唇吐出了清幽幽的話語:“我的乖女兒為了國家去和親,還沒嫁給韃靼人就被打斷了婚事,受盡了委屈,幾乎在戰場上喪命。最後被佛祖垂憐,才被鴻瀘寺的高僧們救下送回京城。於公,她是位為國盡忠職守的好公主;於私,是個聰明俊秀有仁義的好姑娘。回京後,更是為了感謝佛祖和甘蘭寺的保佑,還想要出家為尼以身侍佛。是我老婆子百般勸慰,才在後宮的佛堂吃齋念佛了兩年。如今兩年滿了,我命她重新出來見人。我這個老婆子以後要更加疼惜她了。我還要恭請皇上封她為‘忠義護國公主’,賞賜給她重重的封賞。所以我不準這大明天下有任何對她不敬的言論,有任何的中傷非議。如果有人敢非議她,就是非議我老婆子,就是妒恨長公主的孝心仁心和忠心!我要親自嚴懲他的罪!都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