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先皇(上)(1 / 2)

烏孜城城小卻很重要,是韃靼後方往前線的中轉站。韃靼軍隊和物資大半都要通過烏孜城到達前線,因此城鎮很繁忙混亂。

明前與蕭五已經互認叔侄了。小女孩再聰慧,也不是南院大王李崇光這種朝堂上鑽營,戰場上廝殺的鐵血男人的對手。在蕭五的刻意引導下,兩人不多時便處得親如一家了。明前完全相信了蕭五,連帶著對王芸子也和善了很多。她雖然劫持了她,她一路上也對她怒罵詛咒,現在解開了誤會,芸子是使他們叔侄團圓的大恩人。於是她也很真誠得向她道歉並道謝。王芸子依然是那幅雲淡鳳輕的模樣,神情淡淡的,眼光有點複雜,即不太親近也不太疏遠明前。兩人年齡相近,又都是蕭五的子侄輩,也算是盡棄前嫌成了“朋友”。

烏孜城緊臨前線,也麵臨著開戰。蕭五見解開誤會,就決定送明前和王芸子兩人到韃靼國後方避戰了。韃靼國的西南是東察汗國,東察汗國更偏向西方的地方,就是一條連接大明朝與古安息大秦等國的大名鼎鼎的古代商道,人稱“絲綢之道”。這條商道上座落著很多西域小國。南院大王李崇光早就打通了幾個小國國王的關係。如今韃靼國與大明國的戰場是“金都”城和“鐵雁關”一帶,烏孜城也像在火上烤。誰也不敢說大汗與代宗的最後一戰是什麼結果。所以,韃靼國諸王子和大將軍們也偷偷把家眷送到西域諸國避難。

西域三十國與苦寒之地的蒙古大草原正相反,充滿了酷暑炎熱,有一座終年燃燒著火焰的“火焰山”,幾乎是人間盡頭。

蕭五安排了她們去西域避難,明前自然不能拒絕他的好意。隻是她家族失散,一路漂泊,好不容易找到了最親近的叔叔,又要分別了。忍不住難過得哭了。蕭五也酸澀得安慰著侄女,讓她們先走,等戰爭結束,他也會前往西域的蘭茲國與她團聚。

明前隻得答應下來。她心裏對戰場有一種揮之不散的懼意,似乎天生吃過戰場的苦頭,聽到了一點炮火聲也會嚇得膽顫心驚。必須要遠離戰場的。人們在烏孜城簡單得準備了行裝,明前換上了韃靼族人的鮮豔皮袍、貂皮尖頂帽和毛皮大氅,依依不舍得告別義叔。蕭五早就備好了車輛、行李和護送的侍衛隊。就等著明前來了一塊遠行。夜長夢多,南院大王立刻命令車隊出發。

明前帶著芸子坐在青布馬車裏,傾聽著遠方響起的炮火聲,望著車旁來往開拔的韃靼軍隊,心裏百感交集。對這場意外的相逢又意外的離別,很是憂愁。

此去的西域小國,是從西京開始,往蒙古草原,再繞回韃靼國與北疆邊境處的哈密衛,沿著往西亞安息大秦的“絲綢之道”,到達中途一個西域的小國“蘭茲國”。是比東察汗國更西方的小國。氣候與中原、北疆、韃靼都不同,夏日炎熱幹旱缺水,冬季偶有雨季。是個與中原相隔數萬裏的天涯海角。她竟然走得這麼遠了……

這次離開了明朝韃靼的邊境,也許永遠回不到這裏了。距離她的家鄉豫北越來越遠了,距離她的爹爹娘親和妹妹更遠了。不,大龍灣村已經沒有家,也沒有親人,隻剩下了一片廢墟。這一切是怎麼回事?她還沒有搞清楚就遠離了,義叔也語焉不詳,她忽然覺得自己永遠也不會知道答案了……

義叔蕭五說的話是真的,他就是她的義叔,她幾乎一瞬間就相信了他。能說出大青山後的溶洞和木頭弓弩,能知道父母私奔的隱密。他飽經滄桑的眼睛看著她時,充滿了關愛和維護。戰爭伊始,他冒著臨陣脫逃的風險派兵護送她出城,還私下交給她五十萬銀子的大明西域諸地通兌的銀票。連芸子都未告訴。嚇了明前一跳。另外,他詳細得對她說明了寶石香料等物在西域不值錢,他在東察汗國的都城“亦裏八裏”安排了一隻裝滿絲綢和茶葉的大商隊,等著與她彙合上路。如果將來他們不再見麵,就令她跟著帳房先生學做通商貿易,自己照顧自己了。這份付出的金錢和心血比起虛無縹緲的“義叔”二字真實得多,有價值得多。小明前出身貧寒,經曆坎坷,深知人間疾苦,她立刻明白了義叔是讓她帶著銀錢和營生遠走高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