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像一張天羅地網籠置著暮城,消息迅速地蔓延開了,形勢變得岌岌可危。
暮城縣衙燈火通明,小梁王與群臣連夜商談政事。明前忽然求見梁王,稟報後她走進了議事大堂。向梁王和群臣們施禮完畢後,道:“殿下,我聽說了此事,特意來問候梁王。”
小梁王焦慮的神情緩和了些,含笑道:“不必擔心。我們正在商量解決之法,事情會很快解決的。”
恐怕情況相反吧,沒有商量出任何解決辦法。明前的目光在梁王和眾人的麵孔上一轉,心中暗歎。元熹帝在北疆出事,無論事情與梁王父子有沒有關係,他們都跑不了責任和過錯。他們與朱元熹本就不睦,現在更是說不清道不明了。這件事還一下子打破了梁王父子爭奪皇位的多年籌謀。議事大堂裏除了北疆群臣,還有錦衣衛指揮使崔憫和李執山劉司設太監等人。這時候,所有人都放下了前嫌共商大事了。人們都束手無策。現在的局勢還真成了最險惡的局中局困中困。人們知道明前是來安慰眾人的,都麵帶苦笑不語。
明前望著滿室無計可施的人們,輕聲說:“大家勿急,我倒是有一計想獻於梁王。我們可以將計就計,使一個‘引蛇出洞,圍吳救趙’之計。”
滿堂皆靜,人們轉過臉看向明前。
範明前坦然得回望眾人,眉宇中透出了慎重,語調溫柔卻句句驚人:“諸位大人都知道現在到了最壞的局麵了。韃靼軍圍困住皇上,狹天子以令諸候。他們可以抓住殺掉皇上也可以和談索賠,進可以覆滅大明江山,退可以索取千萬歲貢,現在已經重演‘靖康之恥’的悲劇了。所以現在最急迫的,是要趁著全天下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改變這個局麵。”
“那麼,小梁王和崔大人要不要出兵去救皇上?這是個難題。”明前的眼光深沉的從朱原顯和崔憫的臉上滾過去。小梁王和指揮使都神色沉重,一個眺望著外麵黑夜,一個低頭看著地麵和衣袍。許規和劉春李執山等人倒是聚精會神地看著少女,眼光閃爍,心情跳躍。這女子真有幾分敏銳的政治觸覺,更重要的她敢打破沉默,說出來橫在人們心裏的大心事。
明前向眾人莞爾一笑:“看我說的傻話。救皇上於危險之際是每個臣子必做的事。梁王怎麼能不出兵救援呢?”
“北疆藩王梁親王是大明藩王,是皇上的親叔叔。雖然被皇上多次誤會,但現在皇上遇險又在北疆地界,虎敕關也距離這裏最近,全大明的關注焦點已經聚集在此了。如果不去救援就正好證明了他有圖謀不詭之心。不出兵救援是無法向大明朝廷和百姓交待的。目前藩王最需要的就是遵守‘道義’,甚至要比朝廷裏的那位更仁義道義,才能收攏人心,成為明主。明知主君有難卻不救會被天下人唾棄的。他不能犯這樣低劣的錯誤。”
“至於錦衣衛指揮使崔大人,更是皇上一手破格提撥的心腹重臣,對崔大人父子有知遇提攜之恩。主君蒙難之際三道金牌聖旨催著救命,不去前線保護皇上簡直是忘恩負義的造反之舉。兩位大人是必須要去救援皇上的,小女子也相信兩位大人是這種深明大義,講道義信義的人。”
她坦然地說出來了人們的心裏話。像纖手輕輕拂去了一層蒙在人們心頭眼前的迷霧。許規和劉春等人都有些佩服地看著她。小梁王朱原顯和崔憫都麵色微變,沉住了氣沒吭聲。
明前神態淡雅,侃侃而談:“但是話說回來,現在元熹帝被困敵手情況不明,三道聖旨也不知是真是假,皇上與韃靼人的和談也不知道什麼進程……結局也許會和談成功皇上脫險,也許會和談破裂國破家亡,也許韃靼國還會使詭計借著皇帝之手鏟除北疆王這個眼中釘……所以說這件事兩方麵為難,梁王不去救援是有謀反心,去救援也許會送死。北疆就是考慮到了方方麵麵才會進退兩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