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下人們正如坐針氈,後花園深處忽然“咚”的一聲,傳來了一聲重響。猶如天際響起了一聲炸雷。使人們陡然一驚。唱曲聲和談論聲戛然而止,人們扭頭觀望。緊接著就聽到花園深處傳來了一聲聲急促的擊鼓聲,如晴空綻放出了一顆顆響雷。
“咚咚咚咚咚咚——”,鼓聲急促連綿,由弱變強,由小變大,響徹了整個後花園和天空。這鼓聲響亮震耳,快速時如鐵蹄聲聲催;緩慢時又如遠方悶雷炸響;低沉時如巨錘捶地大地震顫;高亢時又如戰鼓齊鳴撕破長空。
一下子就振奮了所有人的精神。人們紛紛昂頭挺身地轉頭望去,就看見後花園一偶,聳立著一座雕梁畫棟的三層木樓,樓頂的四角亭內豎立著一麵巨大的紅漆大鼓,一個年青人正在擊鼓起舞。原來是在表演“鼓舞”。
鼓舞是北方民間流傳的一種舞蹈。“鼓”被尊為通天神器,多用在祭祀和戰場,用來溝通天神或提高士氣的。後來漸漸地變成了一種民間舞蹈“鼓舞”。表演者多為男子,用一雙木槐槌子敲擊巨鼓並圍之起舞。鼓舞姿態剛勁、氣勢磅礴,有一股奔放昂揚的美。與傳說中的“劍舞”一樣都是男人展現力量和強健的舞蹈。
謹州布政使府的這座亭樓就是專門表演“鼓舞”的場所。三層上是個亭子,下麵放置著一麵兩人高,數人合抱的,紅漆鼓身的羊皮巨鼓。鼓麵一麵朝向觀眾,表演者侍立於前,雙手持鼓槌,正在全神貫注地表演著。邊擊鼓,邊起舞,同時表演著各種高超技藝。
人人精神大振,遠遠地眺望聆聽著。陡然忘了方才的豫劇和尷尬。明前趁此機會重重地喘過了這口氣,止住了頭暈目眩冷汗直流。
這隻鼓舞表演得很出色。鼓聲剛勁有力,暗含著音律,像表演著一曲蒼勁的戲劇。鼓聲高低有致,激烈時如邊防將士出征,千軍萬馬撕殺戰場,金戈鐵馬催促著人奮進。柔緩時又有如長歌當哭,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繞梁三日聲聲不絕。前承後繼,連綿不絕。一曲由鼓點構成的樂曲充滿了大漠、沙場、碧血黃沙的邊塞風情,也飽含著悲涼滄桑的戰士豪情。最後幾擊重錘擊中了鼓麵,如擊人心,撼人魂魄。
觀眾們看得熱血沸騰心神激蕩,也恨不得上台捶一番鼓,抒發下激動之情。觀戲樓前爆發了一陣陣喝彩聲。
遠遠望去,那表演“鼓舞”的舞者是個著紫色短衣箭袖的年青男子。身姿矯健,修長有力,時而振臂躍起,擊中鼓麵;時而滑步飛奔,擊打鼓背。整個人龍騰虎躍矯健如風,外貌神情也很冷峻,步伐緊跟著肢體的動作鼓點的節奏伸展跳躍,仿佛與巨鼓融為了一體。真是人若蛟龍,翩若飛鴻,即瀟灑幽美,又活潑狂放。他合著鼓聲的音律,手到,身到,神到,一連串的“鷂子翻身”、“飛雁投林”等舞蹈動作如流水行雲般的一氣嗬成。令人歎為觀止。
人,鼓,舞,樂,融為了一體,整個鼓舞氣勢磅礴大氣豪邁。如果說,方才的唱戲戲劇是一些女性柔性之美,那麼這個人表演的“鼓舞”,便一掃場中柔媚女氣,充滿了男子的鋼強霸氣了!
人們看得如癡如醉。
* * *
沒想到這個劉謹州,一個貪婪武夫,還有幾分拍馬屁的本事,為公主準備了這種震撼性節目。一下子奪去了整個迎賓宴的風頭。公主等人是從京城來的,從未見過這種豪邁剛勁的北方舞蹈。人人都看得拍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