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實行黨內生活的民主化――學習俄共(布)十大決定(2 / 3)

第二節“軍事時期和我們的黨”和第三節“軍事時期的矛盾和黨”,分析了軍事時期黨組織的軍事化以及組織上的極端集中製和工作方法上的戰鬥命令製的必然性、積極作用以及帶來的一係列矛盾。指出:集中化造成了臃腫的官僚主義機構並使這種機構產生特殊化的傾向,削弱了黨內的精神生活,引起了黨內的危機。

第四節“新時期、新時期的任務和黨的建設”、第六節“工人民主製和有計劃地分配工作人員”和第七節“工人民主製和黨內生活”,主要分析了和平建設時期的特點、實行黨內工人民主製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實行工人民主製的問題。這是決議的核心部分。決議指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一方麵戰爭幾乎已經全部結束,另一方麵國內矛盾大大尖銳化,黨內的統一和團結也削弱了。在向和平狀態過渡以後,提高黨員水平、吸收黨員積極參加全黨生活已日益成為當前的中心任務。決議說,“目前形勢迫切要求新的組織形式。這種形式就是工人民主製的形式。現在應該像過去時期實行黨的軍事化方針一樣,在不妨礙直接同反革命勢力作鬥爭的條件下毅然決然地實行工人民主製方針”。那麼,什麼是工人民主製呢?決議解釋道,所謂黨內的工人民主製,就是在實行黨的共產主義政策時采取這樣一種組織形式,它能保證全體黨員甚至最落後的黨員都能積極地參加黨的生活,參加討論黨所麵臨的一切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並且積極參加黨的建設。工人民主製的形式排斥一切委任的製度,它的表現就是從下到上的一切機關都實行普遍選舉製、報告製和監督製等等。決議規定工人民主製的工作方法首先是對一切最重要的問題,在全黨必須遵守的黨的決議未經通過以前,展開廣泛的討論和爭論,充分自由地進行黨內批評,集體製定全黨性的決議。當然,決議一經通過,就必須遵守,必須最迅速而準確地執行。決議同時也指出,黨必須保留有足夠的機動性,以便在必要時迅速實行戰鬥命令製。

為了活躍黨內生活,決議規定了一係列具體措施。其中有:在黨員大會上,經常廣泛討論有關全黨生活、一般政治生活和地方生活的一切最重要的問題;要使黨的輿論對領導機關的工作進行經常的監督,並使領導機關和全黨之間保持固定的切實的聯係;有關的黨委員會不僅要向上級組織,而且要向下級組織經常報告工作;等等。

第五節“健全黨的一般措施”、第八節“支部及其工作”、第九節“關於中央委員會的工作”、第十節“目前的幾項組織措施”、第十一節“俄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等,還涉及有關黨的建設的其他一些問題和共青團建設的問題,但是其中也貫穿了發揚黨內民主的精神。例如,決議責成中央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對黨員濫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的現象進行堅決的鬥爭;規定全俄黨代表會議應按期每年召開兩次,中央全會每兩個月至少一次;黨的生活中新提出的原則問題應當提到有最大的工人集中區的黨組織代表參加的中央委員會會議上去討論;中央委員會要按月向黨報告自己的工作,等等。

這項關於黨的建設問題的決議草案提綱和在黨的十大上關於黨的建設問題的報告,俄共(布)中央是委托布哈林起草的。提綱起草出來後,1921年2月25日黨中央全會會議決定,將提綱交由布哈林、斯大林、謝烈布裏亞科夫組成的委員會進行初步審查,然後送交政治局批準,事先應將布哈林的提綱以及最後定稿的草案分送黨中央全體委員。十大召開前夕,1921年3月7日黨中央全會會議又通過決定,將上述委員會再擴充二人,即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和拉狄克,並認為該委員會審定的提綱即為最後定稿的提綱。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又成立了一個關於黨的建設問題決議草案的修改小組,由布哈林、季諾維也夫、莫洛托夫、克裏尼茨基、雅柯夫列失、馬克西莫夫斯基、伊格納托失、斯米爾加、卡崗諾維奇、雅羅斯拉夫斯基、紮魯茨基等11人組成。最後通過的決議,就是由這個修改小組修改定稿的。因此,不管這項決議草案起草人和這項議程報告人是誰,對他的曆史功過是非如何評價,俄共(布)的這項決議,應當認為是在列寧親自領導下,由俄共(布)十大及其上一屆中央委員會集體製定的。其中某些提法和用語可能不一定完善,但是基本精神的提出是適時的,對於發揚黨內民主乃至建設整個社會的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都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