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然後就有了那個深切的擁抱(1)(1 / 2)

劉和平終於修得正果,在鬱霏霏辭職的那一天升任發行科長。她知道倘沒有鬱霏霏的到來,自己或許一輩子都拿不到這個職務。她為此從心底感謝霏霏,當然對林鐵軍更是感恩戴德。這一切都是林社長給她的,作為回報,她唯有更加勤奮地工作。

為了在發行上有所突破,劉和平甚至不惜掏自己腰包,去打點那些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奸佞書商。如此將全部心思進而整個性命去拚圖書的銷售量,也實在難為這個老實巴交的可憐女人了。她工作積極,但水平有限,於是愈加暴露出她的力不從心。她幾乎以一種魔鬼訓練般的方式折磨自己,並且已經將自己壓榨得筋疲力盡了。

這個憔悴的女人剛過四十,既不曾風韻,也沒有智慧。她最大的優點就是聽話肯幹,任勞任怨,那種老黃牛式的,任何時代都會被謳歌弘揚,但卻不見得就真正吃香。她就像龜兔賽跑中那個慢慢爬行卻鍥而不舍的烏龜,從沒有放棄過對目標的追尋。在原先隻和新華書店打交道的銷售模式中,劉和平堪稱一把好手。老社長才會對這個勤勤懇懇的銷售員寄予厚望,以至於很多年前就讓她當上了發行科的負責人。以後曆屆負責發行的副社長也都倚重於她,有些編輯室甚至還會宴請劉和平的發行科,就為了打通這道圖書出版中最關鍵的環節。不過大家都知道劉和平的為人,無論做什麼都是出於公心,所以請不請吃飯她都會不遺餘力。

進而一些編輯帶著新書的作者,專程到發行科拜望劉和平。通常他們會帶上一些小禮物,諸如化妝品一類,甚至紅包,但這些都被劉和平毫不含糊地一概拒絕。如此一來二去,人們就不再賄賂她了,反正對社裏的書她從來一視同仁。她說她從不對哪個編室或哪個編輯負責,她是對整個出版社負責,或者說得透徹一點,就是,她隻對林社長一個人負責。

此次將發行科長的頭銜賦予她,在人們看來也算實至名歸。盡管她自己對此並沒有什麼期許,更不曾有過誌在必奪的欲求。多少年來她始終一如既往,永遠背負著責任心和使命感拚命工作。於是她看上去有點像建國時期出生的那一代人,總是以一種本能的認真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以至於能夠在平凡的日子裏升華出某種樸素的夢想。

劉和平來出版社前曾是新華書店的銷售員,她所以能調來出版社,就因為她的銷售業績一直極為出色。她看似平庸凡常,卻閱讀過大量擺放在書架上等待售出的書。而她的銷售業績,也恰恰來自她對那些書籍的了解。她能不厭其煩地向顧客講述書的內容和含義,從而讓她賣出的書和她讀過的書剛好成正比。於是她連年成為新華書店的銷售冠軍,有一年甚至被評為出版係統的勞動模範。基於此,老社長才挖空心思地把她挖過來。隻是自劉和平被調走後,新華書店就再沒有像她這麼出色的銷售員了。由此證明劉和平這樣的人才,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自從劉和平被調進出版社,她就再沒有往日的風光了。她變得黯淡平庸,風采不再,一開始很難接受這樣的落差。你可以是書店的銷售狀元,卻未必能成為出版社的推銷專家。這是完全不同的兩股勁,甚至和努力不努力都沒關係。在書店,劉和平接觸的隻是個體,有基本的閱讀體驗就能應付讀者。但出版社各個編室彙集而來的那些書籍,有些劉和平根本就看不懂。於是她每每捉襟見肘,有時候覺得要崩潰了。

她知道自己很難駕馭眼前的局麵,覺得自己最對不起的,就是曾對她寄予厚望的老社長。每天緊張而繁忙的工作占去了她幾乎所有讀書的時間,讓她在出版社這種人才濟濟的地方,越來越覺出自身的平庸。而和那些利益至上的狡詐書商往來應酬,又恰恰是劉和平這種老實人很難招架的。

劉和平很快就被邊緣化,就算她不斷向那位即將退休的老科長誠心討教,卻最終還是不諳其道。她顯然沒有老科長的老謀深算,亦不曾跟上日新月異的新潮流。於是劉和平逐漸被描述成一個很笨的女人、死心眼的女人、不開竅的女人,甚至難以調教的女人,直到超期服役的老科長不得不退休,劉和平才熬到了副科長的位置。或許,那也是因為她曾經有過勞動模範的光環。

盡管劉和平不諳出版社的銷售之道,卻還是被公認為最誠實正直的人。大家都知道她從不向任何領導邀寵,就算是默默無聞,也要讓自己活得堂堂正正。不過也有人私下揶揄她,認為她所以不巴結諂媚是因為沒有本錢。劉和平工作中的兢兢業業盡人皆知,所有和她共過事的人,都覺得她的為人無可指摘。於是劉和平就成了這樣的人,既無足輕重又無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