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代理人竟然提出“官方電話不能代表工行官方”的說法,一句“是……還是……”的反問,讓人哭笑不得。“官方電話”是儲戶了解工行規定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工行如果將儲戶財產丟失歸結為“相信了二十來歲的小姑娘”實在是太無理取鬧。該代理人口口聲聲是代表工行,相信工行官方聽罷這番解釋也會嚇一身冷汗吧?
【常犯錯誤】
培訓二部的員工聯名上書,要求領導罷免培訓部齊主任。在簽名時,王興華去外地出差了。平時和王興華關係要好的李偉說:“我代表王興華簽了,我們以前討論時,他不是也支持嗎。就差他一個,我代他簽。”
這時候,有人阻止道:“還是等王興華本人來了再說吧。”
李偉聽後,拍著胸脯,對大夥說:“大家看不出來嗎?王興華其實挺反感齊主任的,上次,他還當著全公司員工的麵,當麵跟齊主任吵起來了。我們都同意了,他不同意也沒啥用,這是民意所向,我們就全權代表了整個二部了。先把名字簽上再說。”說完,李偉在聯名書上寫了王興華的名字。
等王興華出差回來後,他知道後要求劃掉自己的簽名。但來不及了,聯名書已經送給了領導。
李偉說:“大家都簽了,你不在,我就代你簽了。反正你不是也對齊主任有意見嗎?”王興華生氣地說:“我有意見,但不等於我現在要求罷免他,你代我簽字怎麼不征求我意見?”
生活中,“我代表誰誰誰”這已然成了一句再正常不過的話,看似沒有任何成本和壓力,幾乎成了一句順口溜。我們從小到大聽慣了這樣的話,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正是我們時常抱著這樣的心態,仰仗彼此關係過硬,時常忽略朋友或親人的感受,擅自代表他們做決定,結果是出力不討好,反倒惹人嫌,影響了彼此間的感情。
演說技巧筆記
不管是公開發言還是私底下聊天,我們都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官方化。如果硬要拿出別人的意見或觀點來為自己幫腔,則需要征得別人的同意。
1.不懂的事情不能裝懂。做不了的承諾,不能為了顧及顏麵,就主觀定論,信口開河。
2.自己沒法確定的信息,要學會打太極。比如用“這件事情需要進一步確認”“我需要征得當事人同意”或者“不好意思,我暫時不能下結論”等來推辭。
3.我們萬萬不可把自己的一家之言披上官方的外衣去販賣和兜售,這樣做,是沒有人買賬的。隻有把自己當作眾人中的一員,丟掉輕浮,心懷坦蕩,言之成理,認真推敲自己的觀點,你的演說才會公正、客觀,走進聽眾的內心。
四、基調沉悶,沒有提煉正能量
演說問題板
如果演說基調沉悶,聽眾怎麼辦?他們自然會自己打理好這段時間,不會讓這段時間白白浪費掉。這種場景大家一定不陌生!就像電影《中國合夥人》裏的成東青,自己在台上艱難地講演,下麵的聽眾呢?看報紙、玩手機、玩Ipad、睡覺。所以,你要讓演說打破沉悶,才能調動氣氛。
技巧關鍵詞:從負麵事件中提煉正能量
劉曉慶風華絕代,但人紅是非多,在一次采訪中,一位記者不無同情地提問:“社會上流傳著不少關於你的謠言,你是如何對待的呢?”
回答這種問題,對於演員來說往往是艱難堪的。可是劉曉慶則談然一笑,發表了以下演說:“新時代的劉曉慶,不是舊時期的阮玲玉。我的工作緊張,管不了那麼多,權當耳邊風吧。我又想,外國不出名的電影演員,還要出錢請人製造自己的謠言,我劉曉慶一文不花,居然有人為我大造其謠,為我大做廣告,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讓那些嫉妒的、無聊的人去磨他們的嘴皮子吧,我感謝他們還來不及呢!”
劉曉慶不但沒有被問住,一席話反而將自己的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大思想家荀子曾言,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劉曉慶正是這樣的智者。麵對關於自己的流言蜚語,她並沒有急於去澄清和解釋,而是放任自流,置若罔聞。她不但沒有怪怨這些無事生非的人,而是把謠言的積極推動作用進行剖析,認為這是在給自己“炒作”的大好時機。麵對自己的負麵新聞和報導,劉曉慶樂觀豁達,正麵地解讀了負麵消息,讓人敬佩。
【常規錯誤】
夥哥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大學的同學馬功成,一個是高中的同學張楚,張楚很早就出去打拚了。前些日子,他們都在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