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享音樂旅程 弘民歌魅力(1 / 3)

——記國家一級演員、香港紫荊藝術團團長楊榮華先生

雲苑風華

作者:吳玲 楊舒霞

楊榮華先生是香港知名男高音歌唱家,自小熱愛音樂,一副天生的好嗓子,經過專業培訓後,唱腔更顯醇厚,一首首動聽樂章帶給聽眾無限享受,一次次引吭高歌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定居香港後,帶領紫荊藝術團以弘揚祖國民族音樂,普及經典民歌為宗旨,為香港樂界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民族之風。

【楊榮華先生,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聲樂係,國家一級演員,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授,現任香港紫荊藝術團團長、香港華夏文化藝術國際交流協會會長、聯合國教科文組國際藝術教育學會會員(INSEA)、香港文化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秘書長、香港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香港演藝人協會會員、香港中國音樂家協會副監事長、香港文化總會副理事長、香港銀河畫會副秘書長等,其事跡於1996年被收進《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環球旅遊》、《傑出人物》,他個人和團體的事跡也被收入國家文化部編撰的《2006年中國文化年鑒》。】

走南闖北的音樂人

在一個漆黑的夜裏,在一條小城的街道,傳來陣陣著名恐怖片《夜半歌聲》淒迷的主題曲。“在這漫漫的黑夜裏,誰同我等待著天明,誰同我等待著天明……”如此悲涼絕望的歌聲在暗夜中回蕩,使人的眼中重現恐怖畫麵,嚇得路人駐足不敢向前。走近一看,方知原是一位叫楊榮華的小夥子正在“踏歌而行”,因為愛上這首歌曲,在晚自修課畢的歸家途中,情不自禁地流轉出來,年紀小小的他已將歌曲唱得宛若原聲。楊榮華先生笑言:“此後,在學校舉行晚會的時候唱了《夜半歌聲》,它是我的成名曲。”這位愛唱歌的小夥子,日後成了知名的歌唱家。

楊榮華先生(原名楊錦華、藝名楊子江)1942年出生,祖籍福建,是新加坡華僑,中學時代於廣東湛江度過。據楊榮華先生介紹,他的音樂情源於自己的二哥楊耀文,當時他的二哥為共青團幹部,經常召集一群熱愛音樂、表演的青年在家中排練,年幼的他也有模有樣地跟著學唱起來,耳濡目染,從此在心底埋下音樂的種子。

1959年,從小就展現出過人音樂天賦的他又一次一鳴驚人,考取中國聲樂最高學府——中央音樂學院聲樂係民歌班,成為湛江市第一個考上中央音樂學院的驕子。在學校裏,楊榮華先生師從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王秉銳先生,雖然此時正是國家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然憑著堅定的信念,他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難,如饑似渴地鑽進音樂海洋裏。名師指點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楊榮華先生的歌唱水平迅速提升,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隨後,楊榮華先生被聘為全總文工團任獨唱演員兼聲樂教員,曆任劇務、舞台總監、合唱指揮及代理隊長等職,文革前隨著群眾性音樂活動的複蘇與發展普及,為全國廠礦工人階級服務,多次隨著全總文工團到全國各地巡回演出。“我們當時可謂走南闖北,從東北到海南島,從山東到新疆克拉瑪依,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每到一地就學習當地的民歌、唱當地民歌,受到當地人的熱烈歡迎。”談及當年巡演的輝煌場景,楊榮華先生喜不自勝。這段走南闖北的寶貴經曆,大大拓寬了楊榮華先生的民歌知識,在訪問時,無論是高昂的陝北民歌、河北梆子,還是節奏歡快、激情似火的新疆、藏族民歌,抑或是悠揚細膩的江南民歌,他都能信手撚來,隨口演繹出各地民歌不同的風采。同時,對不同地區民歌的精練掌握,為他日後創作歌曲積澱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