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應對財報監控(上)
財勢
證券市場的監管者必須早有預防,建立一個有效機製防止管理層造假。
當下與中國人關係最密切的證券資本市場有兩個:中國證券資本市場(上交所和深交所)和美國證券資本市場(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中國證券資本市場是廣大中國股民、基民的心係所在,而美國證券資本市場則是中國新一代高科技、互聯網企業創業者實現人生價值,一夜躋身世界級財富圈的聚光舞台。
然而,可曾有人記得,僅僅14年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名列《財富》雜誌美國五百強第七名的安然公司,因為財報欺詐被披露,一年之內,其股票價格從90多美元跌到幾美分,公司的21000名員工因此失去了養老金,大部分員工還失去了工作;而後不到一年,僅次於AT&T的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世通公司,也因為虛構營收100億美元被揭露,在2002年製造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破產案。這些恐龍級上市公司的轟然倒塌,刹那間摧垮了資本市場投資者的信心,也催生了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證券市場上影響力最為深遠的一次新立法——《薩奧法案》。自那時起,即使經曆了2007年的次貸危機,財報醜聞在美國證券資本市場基本上沒有再掀起大的風浪。我們不得不說,《薩奧法案》這一利劍,震懾了在財報上弄虛作假的惡劣企圖,在很大程度上維護了資本市場的安全。筆者曾在某大型央企負責《薩奧法案》的實施,並連續數年通過內控審計,在此談點經驗和體會。
眾所周知,報表來自於記賬,記賬要符合會計準則,而會計準則是有明確規定的。如 “實質重於形式”、“收入預估從低,損失預估從高”等。但是,這些原則能否被遵從,還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能否自覺自願或被迫自覺自願。在發達的美國經濟體中,存在著管理層和股東分離的特征。如比爾·蓋茨也不過擁有微軟百分之幾的股份。美國上市公司往往采取股權激勵措施,讓職業經理人通過做強企業,提高股票價格,實現期權兌現,從而將職業經理人與股東的利益綁在一起,皆大歡喜。然而當企業不能做大業績時,管理層為了獲得利益,就難免鬥膽做出虛假報告,虛增業績,推高股票價格,進而實現自身利益。
從另一方麵看,一年一度的財報之於管理層,就如一年一度的試卷之於考生。業績不好,管理層就有被股東炒魷魚的風險。管理層自然不願意被動下課,所以,也難免有粉飾報表、最後闖卡的動機。因此,證券市場的監管者必須早有預防,建立一個有效機製防止管理層造假。
《薩奧法案》為實施報表監控,開出了曆史上最完善也最嚴格、成本最高的措施清單。核心措施如下:一、增加公司管治中的非管理層元素:如建立獨立董事、非執行董事占大多數成員的董事會;建立完全由獨立董事組成的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且成員中一人必須具有財務背景知識和履曆;審計委員會要做年度自評價報告並報股東大會審核批準;公司的內部審計部向審計委員會獨立報告,包括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和審計工作報告,審計部經理由審計委員會任命等等。二、公司運營層將企業運營過程按照與財務報告的關係,對運營中的控製點進行識別,既要識別其對財務報告的影響,也要識別其發生舞弊風險的可能性,從而對控製點的風險防範特征,或風險發現特征進行標示,並予以文檔化和樣本測試。三、公司首席財務官和首席執行官對年度上市公司財報內控的有效性進行書麵聲明。四、外部審計師對上市公司財報內控有效性進行審計並發表審計意見。五、對於惡意編造上市公司財報內控有效性虛假書麵聲明的公司首席財務官和首席執行官,可執行最高每人500萬美元和25年監禁的並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