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精彩辯論精粹(8)(1 / 2)

第四,我們全人類已經走入了文化全球化的新時代。1983年在蒙特利爾召開的第十七屆“世界哲學大會”在呼籲著世界文化的統一,那麼,引入了市場經濟的中國應該在此全球化時代擔負起什麼樣的使命呢?在聯合國第二次世界文化政策大會上我們中國的回答是:“加強國際間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同時發展。”

文化學大師季羨林告訴我們“沒有文化交流,人類社會就無法進步”。亞當·斯密告訴我們“閉關就是自殺”。對方辯友反複說,我們不是閉關,可是他卻告訴我們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弊大於利,我倒想請問對方辯友,你會吃一個對自己弊大於利的東西嗎?

我們一直盼望著有那麼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做文化孤島上的魯濱遜,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民族願意做文化沙漠中的夜郎國,他們會挽起手來,共同創建出一個地球文化村,那麼,若幹年後,也許很長,但是我們相信有那麼一天,當火星人到這個村裏做客的時候,火星人也會欣然接受一種外來文化,這種文化不是隻屬你的文化,也不是隻屬於他的文化,更不是隻屬於我的文化,而是屬於這個星球上所有民族共同擁有的世界文化!謝謝各位。(掌聲)

主 席:謝謝喻思成同學。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雙方同學辯得難解難分,比賽的輸贏勝負,交給評判團去裁決吧。

(休息,評判團決議)主 席:在成績揭曉之前,我們請評判團的代表餘秋雨教授為我們評析今天的賽情,您請。(掌聲)

餘秋雨:主席,各位聽眾,我受評判團的委托,對於今天的這場辯論作一個簡單講評。在講評之前按照慣例我要把大家對內容的興趣先消解一下,就是任何辯論當它進行比賽的時候它的內容是由抽簽決定的,並不是決定兩方麵自己實在的立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智能遊戲,當然這裏隱含著我們對內容的選擇和判斷,但是我的講評重點不在這兒。我們每一個選題的選擇實際上都要找到這樣一種題目,它是大家所關心的,但是它又是找不到簡單答案的。我們所選擇的兩方往往是兩個片麵,當他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當我們的每一個時代的人們在這兩個片麵當中徘徊和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自己的某一個真理,而僅僅是他片麵獨立的時候他就不行,在這種情況下麵,我們都知道今天這個辯題近代史上大概是從鴉片戰爭以來吧,許多極高智商的中國人都為之而極力辯論,而且這個辯論不完全是口舌之爭,有文章,有行動,甚至為之出現過許許多多的爭鬥,我們不可能希望這樣一個沿續一百多年的辯論在1995年12月18日同濟大學的逸夫樓裏解決了。(笑聲)那麼,今天的兩個隊實際上當他們抽到簽的時候,我們評委感覺到他們心裏對自己有一個掂量,就是說有一個隊應該好辯一點,有一個隊應該難辯一點。好辯的一個隊他應該是在尋找自己的陣地,我怎麼樣不讓對方攻下來。而不太好辯的一個隊他實際上是進攻性的,他某種程度上先要把對方的陣勢搞亂,然後再逐步地進入,他隻能是這樣一個邏輯程序。我們的正方一開始比較清楚地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但是應該說陳述的時候他們的陣地做得不太牢固,可能隻有這一點上決定了正方的觀點應該是比如就我個人來說我可能就比較偏向於正方的觀點。但是招架之功往往就不夠有力。他們的辯手都很出色,一個一個盡自己的可能發揮個人的所長。特別是我們所有的評委一致叫好的他們的四辯,可能我們認為在今天的辯場上把反方和正方連在一起,他都是最出色的。(掌聲)當然我們對於反方的四辯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掌聲)正方就他們的專業而論,幾乎都是理工科的,而反方都是文科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在情感投入上又有一點偏向於正方,他們有那麼多的文史知識,而且又那樣的能言善辯,完全打破了我們原來對高等學校理工科專業學生的那種印象。那麼,反方就出現了另一種情形,可以這麼說:聲勢淩厲,有的地方不太講道理,經常對於外來文化的問題說的危言聳聽, (笑聲)使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在內在情感上無法接受,但是在現場的氣氛上容易鼓掌。(笑聲)在這一場較量中,我們評委一致認為,關鍵還是要尋找到我們辯題的焦點所在,它的邏輯焦點究竟在哪兒?這焦點沒有很好地定位,可能是反方故意造成的,但正方在這方麵比較老實。(笑聲)他們沒有很好地抓住辯題指的是什麼?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優劣論,並不是像反方所說的擁抱外來文化,是接受外來文化的侵略,不是在一個完全毫無憂慮的文化群體中自我消滅。並不是這樣的,但是他們沒有很好地抓住這一點。然而正方也有一些很有力的證據,比如當他們在辯論到後麵提出上海文化的時候,我們覺得他們具有邏輯的力量。當他們提出今天的大專辯論賽這麼一個形勢出現在我們土地上的時候,意味著什麼,我們覺得這也有一種近距離的急智。甚至於到最後四辯認為,你看你們不同意我們的意見對我們來說也是幫助,由此擴大之,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一個大結構它是一個什麼樣的邏輯關係。但是由於整體上的防衛邏輯構架沒有建立,它就顯得零碎了。反方的優點就在於一開始,他就給自己作了一個定位,這個定位實際上和辯題有點不一樣,就是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它有共通的部分,凡是全人類的部分,都可以算作我們民族的文化,他們指的外來文化是什麼呢?指的是不可通約的那個部分,這是他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立足點。那些完全和我們格格不入的部分,那算是外來文化。那麼格格不入的部分和我們本體,它的關係是什麼?當這個問題把它確立下來以後,我們的正方沒有識破他們的計謀,我們的正方沒有對不可通約這個概念、他們的核心概念進行攻擊的時候,那麼他們即便不太講道理,他們氣派也就越來越大。(笑聲、掌聲)所以我講到這兒大家已經感覺到了,辯論實在是一種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這麼一種高層次的遊戲。我們評委在這個問題上,對觀念性的投入不多,我相信我們在座的各位也可以把這個問題分作兩個層麵來考慮,辯論的技巧和邏輯思維方式是一個層麵,另外,外來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我相信我們還要以非常認真和非常嚴肅的態度來麵對、來討論,這是另外一個層麵的問題。我相信哪怕是複旦大學辯論隊的人當他們下場以後他們的觀點也不會是這個樣子。浙江大學隊的觀點可能也不完全是這樣的。我們一起消融以後,再來進行認真討論。這個問題有關我們民族的興亡,無論是正方的四辯,還是反方的四辯,他們最後總結的時候非常帶有感情性的論述,使我很感動,這種感情是真實的。盡管前麵的辯論有技巧性,但落到後麵的這兩個水潭的時候,他們都顯得很有感情,而且這兩個問題的哪一端都真的能夠激發出我們的感情來,原因是:在兩種片麵性當中徘徊到今天的現代中國人從兩邊都可能引出感情。那麼兩種感情,也就是說把正方的四辯和反方的四辯表述的感情能夠融合起來,變成我們參加這次辯論賽的辯手和我們聽眾的群體性感情,一起來深入地思考這個似乎是難分難解的課題,把我們民族非常需要思考的大課題,進一步引向深入,這就是我代表評委們所作的非常簡要的一個講評。這個信封裏麵裝著我們投票的結果,這次投票和北京的國際大專辯論賽有點不一樣,我們一進去就秘密投票,投票完了以後再討論,所以連我也不清楚結果,這是真實的,我把這個投票結果交給我們的主席薑豐小姐,讓她來宣布。(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