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卡裏姆昌德沒有把世界上任何一個大民族列為“生而高貴者”,而是人為地扶持了一些少數民族登上至高種族的位置,使得他們“地位極高,影響極小”,成為教義的裝飾。這樣就避免了大民族之間的鬥爭。因此,這套種族法案的核心內容,就是徹底剝奪白人的社會地位,消除其對真理教統治的威脅。幾個世紀以來,白人社會裏對科學文明的懷疑和反動,終於結出了最為奇特的果實。
至於中間種族是否能接受這套種族法案,卡裏姆昌德曾十分有把握地對親信說,人都是願意看到別人遭難的,他們可以一邊表示同情,一邊心安理得地拿走本屬於弱者的東西。此話不載於真理教正史,但卻在教會上層中代代流傳。
但是,要實施這套民族法案,以及將卡裏姆昌德其他“思想成果”確立為教法,還需要有權力基礎。對政壇遊戲卡裏姆昌德並不陌生。曆經無數次文鬥、武鬥、內鬥、外鬥之後,卡裏姆昌德終於在真理紀元101年成為真理教第五代教主。種族法案得以實施。當時,真理教內部尚有一些白人高官,因為真理教最初便是在那些白人國家取得政權的。但一個世紀下來,由於教會外部不停地發生白人反叛鬥爭,白人教士在教會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中便深處下風。盡管如此,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白人教士還是發動了反抗種族法案的戰爭,是為真理教史上第一次內戰。內戰以卡裏姆昌德大獲全勝而告終。
不久,失勢的白人教士幹脆轉為教會的對立麵,在外部發動了抵抗運動,並又一次釀成世界大戰。真理教史稱“伏魔聖戰”。真理教的千年曆史上,共發生了四次世界規模的外戰和七次世界規模的內戰,卡裏姆昌德本人就參與了兩次。但一次又一次抵抗反而堅定了卡裏姆昌德推行種族法案的決心。為了打散白人原有的社會結構,教會在已經倒退為農業社會的世界上剝奪白人的土地,卡裏姆昌德在戰爭期間和戰爭結束後,進行了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強製性移民運動。將歐洲白人遷出他們世代居住的家園,遷至指定的移民地區,強製他們生活在貧瘠的土地上和其他種族的監視中。同時將其他種性的民族遷入歐洲。此次移民活動曆時二十年,期間反抗無數,民族衝突此起彼伏。卡裏姆昌德一概以武力解決這些問題。
兩次戰爭和大規模移民共造成六千七百萬人的死亡,其中,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無數輝煌篇章的猶太民族因被指責為“魔鬼種族”,飽受迫害和殺戮,於真理紀元200年左右滅絕殆盡。從此,白種人開始了長達八百多年的“賤民”生活。不過,這個“成績”與教祖麻原章晃相比仍顯遜色:單是一場“朝陽聖戰”,全世界就有一億七千萬生靈化為灰燼。
真理紀元130年,卡裏姆昌德著令自己的忠實信徒葉吉裏亞製定了“教會通用語”,俗稱“真理語”。葉吉裏亞根據卡裏姆昌德的要求,遍訪全球,終於在南島語係中找到了一種當時僅為數千人使用的,瀕於死亡的語言作為“教會通用語”的藍本語言。這種語言的奇妙之處,在於因為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其中沒有任何表達科學技術的詞彙。葉吉裏亞為這種語言製定了有三十一個字母的文字體係。卡裏姆昌德又著令教會內部的大量禦用學者將《朝陽啟信錄》譯成“教會通用語”,並規定,對該語言的掌握水平為教徒在晉升教階時的必考科目。同時,禁止歐洲白人使用自己的文字,以便使存在於這些文字體係中的大量科技術語因無法流傳而自然消失。由於卡裏姆昌德死去,繼位為第六代教主的葉吉裏亞最終成為《語言法案》的實施者。
真理紀元135年,在位34年的第五代真理教主卡裏姆昌德無疾而終。死後被真理教徒尊稱為“亞聖”。後來,真理教會根據實際“貢獻”,將麻原章晃諡為“世界新秩序的開創者”,將卡裏姆昌德諡為“世界新秩序的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