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1章 家有喜事(1 / 2)

三月中旬,北京剛現出幾分春色來。

一戶大宅院外,車馬簇簇,從汽車上下來的賓客俱是一派富貴氣。抬頭隻見門樓正中掛著“韓府”的匾額,又垂滿了一列喜慶的大紅燈籠。客人隨著聽差往裏頭行,經過的重重院落和廊子,都由彩條和紅燈籠點綴。進入大廳,正中央擺了音樂台,四周圍攏了人,都在靜聽著鋼琴曲。

一個麵容清麗的少婦,穿了一件窄小的黑底紅色牡丹花紋的綢旗衫,頭上束著金蟾珠壓發,斜插了一支西班牙硬殼扇麵牌花。因往外頭走了一圈,臂上還搭著白底紅花的披巾。

音樂聲停,掌聲響起,少婦卻一直拿眼搜尋著什麼。

及至有人上來恭維她:“大少奶奶,你們家可真是人才輩出,五小姐將來大概可以做個音樂博士了。”

這位人稱大少奶奶的女子,名叫沈初雲,她此刻已經端起微笑來,與客人熱情地交談了幾句。

隻見樂隊上場了,年輕男女伴著音樂,紛紛相攜步入舞池。

沈初雲可沒心思應酬跳舞,忙轉出屋子,欲往後頭新房裏去找人。

昨夜,沈初雲跟丈夫韓仲秋約定好了,不管他在外尋花問柳鬧到什麼地步,家裏辦喜事他總不能太出格,必須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可是,沈初雲才送了孔老夫人出門,再回來就看不見韓仲秋的影子了。

對於夫妻間的感情,沈初雲已經是看淡了,心也死絕了。可不管外頭的情人再如何地蜜裏調油,親兄弟的麵子總是該給的。若韓仲秋今天不肯做這個麵子,又不是她沈初雲一個人臉上掛不住。這可是外交總長的府上,多少眼睛盯著要看笑話呢!

經過了幾重碧廊朱檻,已經到了新房門外。

烏壓壓一片人都是新郎官的朋友,各個笑得開懷,把新房擠得水泄不通。就聽見裏頭一個尖嗓子不滿地叫了起來:“哎呦,麻煩你們讓條道兒。你們這些人也是的,這是趕著要打仗呐,眼睛也不帶瞧著人的。”

有人便與她調侃:“二嫂,你說話可要當心呦。今兒是仲坤的好日子,提什麼打仗不打仗的話。”

沈初雲聽這般說,就知道是她的二弟妹梁繡珍在新房裏待不住,逆著人群擠出來了。便暫時擱下心裏的陰雲,從一個失意的妻子迅速轉變為一個顧全大局的大家族長媳。擠上前拉住她的手,為了哄著她高興,還親昵地喚了一聲“二妹”。

然後拉著梁繡珍回到自己屋裏,挨著一起坐在沙發上。

梁繡珍氣得直磨牙,口中不停地埋怨家裏的三小姐韓燕琴今天表現得太得意了。

沈初雲便笑著勸道:“好了好了,木已成舟,還氣什麼呢?今兒到底是好日子,你說的話,讓人聽著也實在不舒服。裏頭母親還在呢,惹得她老人家不痛快了,又要挑理了。”

梁繡珍有些不認同,冷笑著說:“大嫂,你別多心,我就事論事地說一句,吃虧的不是你表妹,自然你能夠做到說過去就過去了,我卻不能呀。”

她口中的表妹,是財政次長的掌上明珠,名叫鄧麗莎,去年才從國外留學回來。原說韓家的老四,也就是今日婚禮的新郎官韓仲坤,配她那是年紀家世都相當。又因梁繡珍不知從哪裏聽來的一種說法,人的一生能撮合成一段姻緣,就是積了一個大善,將來定有後福的。因此,她這媒人做得比當事人還上心,非要喝上這碗冬瓜湯不可。

誰知,半路殺出了今天的女主角向蘭。新娘子家裏辦著一個一二十人的小廠子,因她父親遇上一些資金問題,北上來尋門路,順便帶著女兒來遊玩一番。

天下的巧合都是這麼來的,他們尋的門路是韓府的三姑爺。一來一去,這就促成了一段良緣。

沈初雲不覺聯想到自己的婚姻之路,就斂了微笑,沉吟道:“其實這個年月,婚姻自由總是好的。雖說親戚幫著牽線,知根知底可靠些。但緣分是兩個人的事情,旁人替他們想得再好,也無濟於事呀。”言罷,大大地歎了一口氣。

梁繡珍欲待接言,扭頭一瞅,隻見沈初雲眼圈有些微紅。因想到沈初雲的婚姻先時也是家裏親戚撮合的,如今卻發生了危機。雖覺得這是兩回事,倒也犯不著繼續說下去引得她垂淚,便也吞了口中的話,隻管靜默著。

###

一天的熱鬧歸於沉靜,不知不覺,白牆壁上的掛鍾打過十二下。

沈初雲在被窩裏,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至鍾聲敲過最後一下,騰地坐了起來,大聲向外喊:“張媽,張媽。”

“來了來了,大少奶奶怎麼了?”張媽一麵胡亂係著紐扣,一麵從下人房裏慌慌張張跑來看她。

房內的電燈已扭亮了,沈初雲隻穿了薄薄的睡衣,腳下是白緞子的拖鞋,樓板被她踩得咚咚作響。

張媽一望,大半張床都是筆挺挺的,就猜到她在氣什麼了,卻仍裝著傻問道:“大少奶奶,您哪兒不舒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