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漢景帝中元年至中二年 公元前149至148年(2 / 3)

沒過多久,景帝就抓到了劉榮的把柄。

劉榮的太子之位被廢後封為了臨江王,在臨江國自己居住。有一回劉榮擴建宮殿的時候不小心推翻了周邊文帝廟前空地的圍牆。

這其實是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情,往大了說這是對祖宗的大不敬,怎麼辦你都可以,往小了說這不過是個影響不大馬上就可以補救的無心之過,口頭譴責兩句就行了。

當然,景帝要的是頂格處理,於是劉榮被抓回了長安,按理說一般案件是有廷尉來處理,考慮到劉榮是皇室所以還要宗正來參與,可是景帝卻直接把劉榮交給了中尉郅都。

郅都是什麼人,是皇親國戚人人畏懼的“蒼鷹”,是當朝最狠毒的大酷吏,是景帝的瘋狗,落在他手裏,活的希望就不大了。

景帝的意思很明顯,也很歹毒,按照一般的辦案程序想治劉榮死罪很難,但他了解劉榮懦弱的性格,就是要讓郅都用酷吏的手段逼的劉榮承受不了而自殺。

一個父親對親兒子已經到了用這種手段的地步,論仁慈景帝真的比不上康熙。諷刺的是景帝這種不和人道的處理方式卻取得了後來很好的效果,反而仁慈的康熙卻因為對兒子的百般不忍造成了“九龍奪嫡”的慘劇,讓天下跟著一起亂。

這就是體現著封建製度的劣性吧,父子相殘反而對天下更好,這是多大的悲哀!

郅都整劉榮的方法很簡單,也不對他用刑,就光是嚇唬,然後把他牢牢的看管起來不準和外界有任何來聯係。幾乎始終不見天日的劉榮天天處在對未知的惶恐中。

劉榮想給景帝寫信認罪,乞求景帝的原諒,可是郅都堅決不給劉榮紙筆。後來竇嬰聽說了這件事,雖然他此時也是景帝緊緊盯著的人,可出於對自己曾經學生的感情,頂著被治罪的風險給劉榮送去了紙筆。

誰料本是想救劉榮的竇嬰,這一舉動反而是害了劉榮。劉榮在寫完給景帝的謝罪信之後一下子長舒一口氣,他覺得自己一直的堅持終於有了回報,放下了最後執念的他,不知是看破了時事還是真的累了,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殺。

劉榮一死,景帝難過的同時也算是辦完了一件事,可是竇太後勃然大怒。

雖然竇太後當初反對立劉榮為太子,要立自己心愛的小兒子劉武,可劉榮畢竟是她的長子長孫,如今被一個臣子逼得自殺,做奶奶的怎麼可能好受。

竇太後可能也知道這裏頭有景帝的授意,可她還是把所有的怒火都撒在了郅都身上,她馬上逼景帝殺掉郅都。

景帝百般斡旋之下最終沒有殺郅都,而是讓他免官歸家。

郅都是景帝用的正舒服的一個棋子、一條瘋狗,景帝讓他咬誰就咬,而且還一定咬的特別深特別好,這樣的人景帝怎麼舍得殺他或者不用他。可竇太後如此大怒,景帝想把郅都留在長安是不太可能了,讓郅都免官歸家隻是景帝為了躲過竇太後耳目的一招棋而已。

郅都在回家的路上就接到了景帝的密旨,火速調他前往邊郡雁門做太守,而且便宜從事不用回長安謝恩,直接去雁門赴任。

郅都是瘋狗也是忠狗,他為了辦差不顧身家,當初離開家的時候就打定了要死在任上的主意,根本沒有想過回去,所以一接到任令馬上改道,沒有回家直接到了雁門。

景帝的想法很簡單,郅都是個夠狠的人,既然現在不能夠讓他留在長安,那最好的去處就是讓他把自己的狠發泄到匈奴人身上,讓他去鎮守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