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漢景帝前六年至前七年 公元前151至150年(3 / 3)

有人說劉徹這是很小的時候就被母親教導故意誇下這“金屋藏嬌”的海口來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但我卻更願意相信這不過是個普通的五、六歲小孩兒的天真之語,一個小男孩喜歡和大自己一兩歲熟悉的小姐姐一起玩真的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了長公主的幫助後,王夫人開始全力的和栗妃鬥爭,此時栗妃的勢力還是很大,有個做太子的兒子,還有竇嬰這樣的重臣做參謀,朝中的其他大臣比如丞相陶青、太尉周亞夫這些人雖然對栗妃不感冒,但本質上也是支持太子的,對於王夫人來說,她需要主動的動一動栗妃。

王夫人琢磨的最透的,是景帝的心。

有的皇上希望有勢力的皇子來做太子,這樣可以穩定朝局,比如劉邦朱元璋;有的皇上卻認為那些過多和大臣混在一起的皇子是心裏圖謀不軌,妄圖勾結在一起來劫持自己,替自己的做主。再提很火的“九龍奪嫡”故事中的康熙,他其實就是後一種皇帝,英明神武的康熙不希望自己被別人所左右,他很討厭在大臣中口碑很好的八皇子。

所以栗妃和太子劉榮得到了這麼多大臣的支持其實並不一定是什麼好事,因為景帝恰恰和康熙一樣是後一種皇帝。

當所有朝臣一力挺太子,栗妃的聲勢達到頂峰的時候,景帝已經開始動了忌憚之心,他怕這個栗妃以後會像呂後一樣弄權,又一次故意試探她,說:“等我百歲之後,你要好好照顧我的其他兒子。”愚蠢的栗妃一下子就跳到了圈套裏,居然沒有馬上裝著真心應承下來,而是一幅“他們死活和我有什麼關係”的態度,這一下讓景帝對她感情徹底消失,隻不過憚於朝臣支持的景帝一時還沒有表現出來。

如果景帝對劉榮這個兒子比較滿意也就罷了,關鍵是幾年的太子當下來劉榮的表現並不是很好,景帝已經開始有了動他的念頭。劉徹此時雖然隻有七歲,但已經表現了很多遠遠強於劉榮的聰明,這是景帝最看重的東西。

看到了景帝的忌憚之後,王夫人和長公主開始暗中使壞,她們知道景帝現在最怕的就是栗妃這一夥兒人勢力太大,於是故意在這點上惹怒他,暗中派人聯絡朝中的大臣一起正式給景帝上書,勸景帝立栗妃為皇後,說是:“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太子的母親應該是皇後。

朝臣的這一舉動可徹底的觸怒了景帝,這讓景帝以為太子、栗妃還有一大批的朝廷中的大臣已經緊緊的綁在了一起,要形成一個可以挾持自己的勢力,讓自己到時候想換太子都換不了。

對太子劉榮不滿意的景帝本來還有猶豫,但群臣請立皇後的事情催促他下定了決心,他決定在這幫人還不是完全動不得之前,先把他們都廢了。

接下來,景帝開始了一係列的動作,他先是力排眾議,頂著周亞夫和竇嬰等人的反對,廢了太子劉榮,然後把栗妃放在冷宮之中派人暗中毒殺。緊接著景帝又馬上以年老為理由將丞相陶青免職,同時升任周亞夫為丞相。

景帝升周亞夫的目的最主要是讓這個人臣無二的大將軍脫離軍事指揮,然後又廢掉太尉這個職位,完全把兵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整治周亞夫的同時,景帝也沒有忘記竇嬰,深深感覺到威脅的他最忌憚的就這兩個人。景帝廢了太子之後,理論上來說竇嬰這個太子太傅也就沒什麼事情幹了,應該要換個新的職位,但是景帝卻好像故意忘了這件事一樣還繼續涼著竇嬰。

前文提過,竇嬰雖然有城府懂得韜光養晦,但本質還是個有棱角的人,這個時候他的小脾氣又衝了上來,開始以養病為由辭官回家。景帝見竇嬰的脾氣來了,正中下懷,他現在就是想要竇嬰滾出朝堂,巴不得他隱退。

於是竇嬰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閑居生活,上一次是七國之亂之前因為得罪竇太後而被除去門籍的那次。

竇嬰的一生極其坎坷,差不多也算三起三落了,後麵還有得折騰呢,我們到時候慢慢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