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考官庫(2)(2 / 2)

胡麗華道:“遠的我都不說了,就說咱們家族史上近代以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四位人物吧。第一位,保路先鋒胡一垓,第二位,川大教授胡素民,第三位,人民日報總編胡績偉,第四位,貴州軍區副司令員胡彬甫。傳說當年陰陽先生在四合堡竣工剪裁典禮時口中念念有詞——胡門四傑,兩文兩武;造福桑梓,光宗耀祖。如今看來,已然全部應驗了。”

半枝蓮道:“原來胡一垓烈士是你們胡家的祖先啊。好像他就義地點就在咱們婆城市東城區區委區政府的旁邊吧?”

胡麗華道:“按字輩,我原名胡素華,胡一輪跟胡一垓是一個輩分的。比我(素字輩)還矮兩輩呢;他不僅是我們家族的英雄,也是婆城市著名的烈士。每年清明前後,我們家族都會為掃墓群眾太多而發愁呢。”

對保路先鋒胡一垓這個話題,長期研究婆城市曆史的馬主席十分有發言權了:“對頭。1911年9月30日,九品場四合堡胡一垓率保路同誌軍攻占婆城市,成立軍政府,11月1日宣布婆城獨立。第二天,新任四川總督端方調駐守自貢市的自流井巡防軍攻打婆城市。胡一垓與袍哥舵把子義字大爺楊紹南率軍前往九品場等地阻擊清巡防軍。這就是四川保路同誌軍與清軍之間的三大戰役之一——九井戰役。後因叛徒出賣,胡一垓被殺害於婆城市東城區。其殉難處至今還有人民政府為他樹立的紀念碑。”

胡麗華道:“按照族譜記載,胡素民(1867-1943),名冀,1903年中舉,善詩詞,著有《自得堂文集》、《自得堂編年詩集》等。1904年任婆城市高等小學堂第一任校長。常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勉諭學生。1910年任天津長葫鹽茶道尹。後參加同盟會,並辭去道尹職務,任天津《民國報》編輯,寫出了‘不怕皇帝恨’,萬言堪‘異哉’的《民族論》。他兼管川漢鐵路股款,不曾挪用分文,教子‘寧願爾等貧無立錐之地,不願爾等良心受苦。’1916年,反對袁世凱稱帝。1924年,去廣州任大元帥府秘書、中山大學經史教授。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顧問、北伐司令部特派員。1927年,支持宋慶齡等組建國共聯合政府。1929年智說婆城市市長,為共產黨外圍組織‘青年益民社’消除被搗毀之難,營救中共婆城市委書記張滌癡。曾任成都大同公學校長,四川大學教授,常與羅世文、車耀先等人交往。‘九一八’事變後,他竭力呼籲各黨派聯合抗日,支持侄孫胡績偉、胡一哉、胡德如先後加入共產黨,並以胡績偉為主創辦《蜀話》、《星藝》、《大聲周刊》等進步刊物。1940年告老還鄉,‘無可守之園’。1942年當選婆城市臨時參議會議長。1943年2月逝世。”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穹窿八部.新村疑雲》第一百二十四章 考官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