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樂道:“不要上升到這樣的高度,但小孩子說話應該不要口沒遮攔才好。我們公司要注重文化教養的養成培訓。這點我讚成和支持焦經理的觀點。”
小甘見總經理批評自己,就不再言語。氣氛頓時沉悶下來。焦集瑩對阿樂說:“段總,咱們真的該走了,已經打擾一凡大師清修了。”
一凡道:“焦經理太客氣,我與段常委是朋友,不必見外。”
阿樂道:“聽人勸,得一半。朋友歸朋友,問題了問題。聽說您能掐會算,我想請您指點迷津。不知道看在朋友的分上,可否破例提示一下?”
焦集瑩、李.大師和小甘都相繼退下。屋子裏隻剩下了阿樂與一凡兩人。一凡大師緩緩地說道:“其實我們並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因為我們心境單一,對自己茫然,也就是做到真心忘我了,所以才能耐心勸人。中醫講的是望聞問切四診,佛家則講因果報應,善惡循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沒有絕對的錯,是為不可說;也沒有絕對的對,也為不可不說。我想段常委一生之中,應該有許多的插曲,有不少的考驗。萬萬牢記一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阿樂道:“謝謝大師。”
一凡大師道:“你我之間,勿用大師稱號。我知道你很忙,如有閑暇,可經常到這裏來坐坐,喝喝茶,聊聊天,一切煩惱就在談笑間煙消雲散了。”
阿樂道:“謝謝。你這裏的環境不錯,真的令人寵辱皆忘。是適宜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一凡道:“舍得舍得,要有所舍才有所得。一個人的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錢也是永遠掙不夠的。千萬不要把人生的目的弄反了……人活著的真正價值不是拿回來了多少金錢,而是用出去了多少金錢。佛教所謂布施,就是要把有限的金錢或物質財富拿出來投入到無限的事業中去為大眾服務,這樣你就為來世積德,為今生積福,為前世消災了。這樣的人,永遠快樂,沒有煩惱。一輩子都會幸福美滿,獲得別人想象不到的福報。”
阿樂道:“您的意思是要我繼續堅持做光彩事業,加大對慈善事業等利民方麵的投資力度?”
一凡道:“我可沒那樣說,但你可以那樣想,也可那樣做。要想自己好,必須時時處處對別人好,尤其是對芸芸眾生的好,對你自身的精進有莫大的助力。你能幫助的人,都是你前世虧欠了別個的所謂債主,你不要有施舍的心態,要有還債的態度,隻有堅持用感恩的心態做社會事業,用還債的態度做慈善事業,才能增加你的福報,否則,縱然舍掉了萬貫家私,也不會帶來一絲一毫的福報的。”
阿樂道:“我明白了,就是施恩不圖報,做善事不用留名。對嗎?”
一凡不再言語,飄然而去。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語嫣.穹窿綺夢》第一百一十五章 常青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