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雄坡(3)(2 / 2)

羅密思道:“果真有兩下子啊,老李,看你龜兒平日裏不多言多語,我還以為你不動風情不善言談,哪知道你說起來有如長江之水綿綿不絕!讓小女子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李雨東見美女老總被自己的學識征服,說得更起勁了:“如果取‘戌’的五行屬土義,《尚書·周書·洪範》‘水日潤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從革,土爰稼穡’。《周易》‘乾,陽物也;坤,陰物也’,‘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古人對土特別有感情,對土的作用特別重視。故有‘土載四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那麼,徐鍇所認為的‘土,陰之主也’中的‘陰之主’即指母親。因此,無論選取‘戌’地支的十一位,還是五行屬土,從女從戌的‘威’就表示‘夫之母’即婆婆的意思。”

焦集芳道:“李老師長篇論文主要講清楚一個問題,就是威遠就是婆城,對吧?可是,我們怎麼理解威遠和婆城的關係呢?”

李雨東道:“在中國幾千年的社會中。婆婆是封建家長的代表,在家庭內部,婆媳關係是上下尊卑的集中體現。由此產生出‘威’字的尊嚴、威嚴、威力、權勢、震懾等義,對此,徐鍇的解釋是‘借為威權也’,段玉裁的解釋是‘引申為有威可畏’。威嚴、威力等義在漢語中逐漸發展為‘威’的常用義,所以,威遠縣的縣城城關鎮,現在還叫嚴陵鎮。嚴陵鎮的嚴,也是從威遠的威字引申出來。因‘威遠’有威名遠震、威撫遠人之義,威的本義反而被人們忽視了,這種情況在詞義的發展中比較常見。威的本義:夫母,即今之“婆婆”,與威遠別稱婆城正好相符。這也許是從語言學的角度解釋威遠別名的由來吧。”

王儀涵道:“通過李老師的詳細解釋,我們明白了威遠為啥叫婆城。那麼婆城的這個稱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沒有證據可以拿出來佐證呢?”

李雨東道:“從文獻上看,按照縣誌的記載,唐初短時間設置婆日縣之後,威遠‘縣城遂有婆城之名’了。但從考古學意義上看,已有考古學證據表明,在宋以前威遠就有婆城的別號了。2018年春,在威遠新場鎮的山坡上,發現早已被盜的宋墓遺址,僅遺留墓內石刻和墓誌銘。從半埋墓銘顯露文字可知,該墓為南宋寋炎墓。寋炎(?-1207),字子濟,號蘭溪拙叟,淳熙甲午(1174),炎鄉試不第,晚得微恩,卷懷山林,著《蘭溪集》二十卷、《和陶》四卷。在已顯露的寋炎墓誌銘文中,兩處提及婆日,文史內容豐富。迄今為止,寋炎墓誌銘碑,是縣內首次發現在碑刻文字中記載了婆日的宋代文物,也是威遠別號婆城源於古婆日縣(市)的一件考古學物證。我最近在密集地調研考察,希望在古佛頂古道即李雄坡周邊發現關於威遠文史的新證據。”

羅密思道:“老李,我也問過不少研究穹窿地質的專業人士,人家都說李雄坡在周家溝、銀廠溝斜對門的天堡砦岩坡上,您卻認為是在古佛頂一帶,有依據嗎?願聞其詳!”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穹窿八部.古砦迷霧》第一百五十四章 銀廠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