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大佛寺(3)(2 / 2)

一凡道:“如果僅僅是以醫藥救人,還算不上大德。但堅持下去,用醫藥救人身,用其文化救人心,讓人身心健康,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樹立社會新風,彰顯人間正氣,那就算是有大德了。”

唐菁菁道:“我們聽大師講解,好像進入了佛學院深造,其中的道理好高深,需要補課,需要輔導,需要消化消化才能完全明了。”

焦集芳道:“大師剛才所講解的是第一和第二層的功法,是總的修煉層次,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所以,在理解上必須結合人生際遇,生活閱曆等,才更容易。這就是你們晚輩需要努力進修的地方。”

唐菁菁道:“小芳阿姨,您老人家隨時隨地都不忘自己是我老輩子啊?修行之類的事情,你們老一輩去領悟吧,我們年輕人身體好,不用修煉什麼哈!”

劉支書道:“小朋友不要驕傲,身體好還是不好,要到三樓才知道,因為三樓是康寧。”

王儀涵道:“康寧,五福居中的一福。一頭可追求好德善終,一頭可實現長壽富貴。可見康寧的重要性了。”

焦集芳道:“居中就是很重要嘛?”

司馬藍道:“誰說不是呢?你看主席台上就座的領導,最重要的那一位是不是居中的?”

一凡大師笑道:“康寧這一福,確實相當重要。正數反數他都在中間,也就是你們說的居中。其實這對於人生來說,沒有健康就不會有安寧。所以,健康是安寧的基礎,反之,沒有安寧,健康也不久長,所以,安寧又是健康的保障。我們把人的健康分為身體和心靈兩個部分,身體健康是物質條件,心靈健康是精神條件。同樣,安寧也分為身體和心靈,身體的安寧我們稱之為外在的虛靜;而心靈的安靜才是內在的實靜。我們中國人對身心的研究不像西方那樣,我們用的是整體思維模式。我們不像西醫那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認為頭痛和腳痛都是因為氣血不暢通的原因,所以,我們頭痛與腳痛都是從氣血入手。寧字非常重要,揭示了我們身心健康與否的根本原因在於寧與不寧,即《維摩詰經》所說‘一切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內心攀緣外境所產生的雜念。’去除雜念之法就是寧。”

羅密思道:“大師,如何才能做到寧呢?”

一凡道:“心寧是基礎,身寧是關鍵。不該想的不妄想,不該去的不強去。則可斷了人的煩惱。人的煩惱可以歸根為八萬四千種。這八萬四千種煩惱,又名八萬四千塵勞。這些煩惱歸根到底就三項,即‘貪、嗔、癡。’所以,易常委講清正廉潔的官員更加健康長壽,是有道理的。沒有健康的心身,就算你身居高位,家財萬貫,又有何用呢?一旦東窗事發,你老婆要改嫁,孩子叫別人做爸爸,人家來睡你的床,住你的房,你辛辛苦苦掙得的一切,都會付諸東流!!所以,富貴如浮雲,咱們更上一層樓去看看吧!”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穹窿八部.古砦迷霧》第一百五十一章 六和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