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讓孩子學會愛與感恩(1 / 2)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無暇、純潔的白紙,正準備人生起步的描摹,而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也許就成為這張白紙上的第一筆。家庭教育這種“先入”式的影響,與幼兒園教育相比,往往具有更多的奠基性“走向”作用。在今天很多孩子被優越的環境寵壞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得到的是家長的關愛,而孩子們卻不懂得關心別人,如何讓孩子們學會關愛他人,是我們每個家長關心的問題。

1.重視每一個讓孩子關心長輩的日子。

許多家長都會很風光地為年幼的孩子慶賀生日,而把自己的生日,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日拋在了腦後,事實上,這種做法容易催發孩子唯我獨尊心態的萌芽。我們平日應重視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日,在大人生日那天,要告訴孩子今天是誰的生日,讓孩子對著長輩唱唱生日歌,說一些祝福的話,在家人共同進餐的時候鼓勵孩子為過生日的人送上好吃的,使孩子意識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平等的、互相關愛著的,明白過生日不是自己的專利和特權,從而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

“父親節”、“母親節”、“婦女節”、“重陽節”等節日都是很好的教育機會,在這些日子裏,家長應告訴她是什麼日子,是家中誰的特殊節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節日,使孩子能銘記家人的養育之恩,報答長輩的辛勤勞作。比如,在“婦女節”來臨之際,給孩子介紹家中有關人員的職業,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到母親、姑姑等的工作環境去看一看,使其深切地認識和體會媽媽等工作的勤奮與辛苦,學會關愛媽媽;還可以讓她在奶奶做飯時在一邊幫忙,知道奶奶每天做飯也很辛苦。在“重陽節”到來之時,讓孩子關愛家中老人,用生活實例教育幼兒使孩子知道人年紀越大,體力就會越弱,身體就會越差,並進一步引導孩子要尊老敬老,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照顧和幫助。

2.讓孩子學會關心周圍的人。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質和優良的素質,健康的心理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生,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為了家庭的幸福美滿,父母還應讓孩子融入社會,讓孩子成為社會的人。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裏間的和睦相處、團結友愛,會為孩子樹立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對待朋友的榜樣。平時,帶孩子互相串串門,鄰居家的孩子來做客,家長應讓孩子學做“好客的小主人”,學會友好地招待客人,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起玩,好吃的拿出來一起吃;自己上別人家串門,要求孩子做“文明的小客人”,知道愛惜他人的玩具,接受他人的食品時要有禮貌。如果親戚家有人病了,可以帶上孩子一起去探病,探病時,家長主動地照顧病人的行為會感染孩子,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知道生病了人會很痛苦,需要陪伴和照顧。

孩子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少兒頻道,電視裏給媽媽洗腳的小男孩、做好事的大哥哥大姐姐、讓座的叔叔都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在看這些公德廣告時,家長應給孩子細細地解釋,讓孩子懂得關心別人快樂自己的道理。

愛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孩子的發展需要愛的撫育,讓我們用我們的智慧去關愛孩子,讓孩子真正體驗到我們無私的真愛,讓我們的愛喚起孩子心靈的愛,這才是教育之成功所在。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所有的各個方麵的特征與和諧,是由某種主要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這個和諧裏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分就是道德。”教育的重點是品德教育,是教孩子學“做人”。有了“愛”這個基礎,家長隻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深入細致、持之以恒,孩子長大了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感恩是一種美德。要學會感恩第一步要學會滿足。孩子不要有太強烈的物欲,時時把物質享受擺在首位。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最珍貴的?然後進一步讓孩子懂得珍惜。善於感恩的孩子心境坦蕩,心胸開闊,原本平淡的生活會在他們心裏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