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退了殿,坐椅轎,領了倭妃母女兩個,到上房來見太太、奶奶。倭妃、倭女十分恭敬,太太、奶奶也謙謙雅雅,客禮相待。用過茶、點心,小鈺又引他到怡紅院來。請齊眾姐妹,各各見了禮。碧簫悄悄的把小鈺扯在半邊說:"何苦來?雷聲大,雨點小。坐了大殿裝這嚇唬威,起先是賊王賊婆,歸根兒就稱王爺、娘娘,將來竟叫個嶽父、嶽母罷!"藹如也把指頭在臉上做個羞他的勢兒。小鈺笑笑,不做聲。又去請了優曇、曼殊來見了禮,略坐一坐,就回去了。餘人通分賓主坐下,倭女偷眼瞧瞧小鈺,又瞧瞧眾人,心裏暗想道:"這個賈王竟是神仙中人,海外斷沒有這樣人物的。"想:"我在本國對鏡自照,以為有一無兩。如今看這些女人,個個是天姿國色,究交是中華大地方,比外國不同。"小鈺便托眾姐妹陪他二人筵宴,自己先進宮去朝見聖上、聖後,說起倭王明日上朝,須當留他的女兒為質。皇後說:"小女孩子怪可憐的,不留他也罷。"小鈺說:"狼子野心,難以測度。此時不過是畏威,未必實心懷德。倘然日久變生,又費斧鑿。不如且留質一二年,瞧他果然誠心向化,仍交給他父親領回去擇配才是穩當辦法。"皇上道:"這話也極是,但沒處安頓他。"小鈺道:"臣也想過,若是宮中留他,恐防別國聞風隻說聖上愛他的女色,自然不便。
別處又沒個妥人照看他,惟有交給臣的伯母,就是賈蘭的母親,他本是個孀居,很疼顧小兒女的,一切自會照料。"聖上準奏。
小鈺回家稟知賈政、王夫人,隻說是皇上的聖裁,賈政也應了。他就忙忙回到園裏,著發他母女到公館安歇,一麵叫收拾小山書屋,須要十分華麗。早早睡了,明日好帶他們上朝,不必細說。
且說倭妃同女兒到了公館,同倭王商量女兒留質的話,不應承不好,應承了又舍不得,實在為難。倭女道:"拚我一個人,保全父母哥哥回國,又免一國臣民再受兵戈,自然該應許的。我在這裏,瞧他們的光景臨機應變。總之,拚了一死,諒不怕磨了屍,粉了骨的,兩親不必過慮。"倭王沒奈何,也就定了主意。
第二日,早隨了三帥進朝,皇上極其優待,霽容溫諭了一番,就傳旨:"原使臣禮兵二部侍郎,在柔遠館陪著倭王父子領洗塵宴。"又命三帥率他母女進宮朝見聖後,聖後更加恩禮相待。問了一會子海外的話,叫倭女到跟前,拉他的手瞧瞧,就像羊脂玉雕成的春筍一般,喜歡得很,便說:"我自己隻生了兩位皇子,並無女兒。妃嬪們共生十五個公主,你就拜我做母親,排行十六公主罷。"倭女聽了,忙就跪下,連拜了二十四拜,倭妃也叩頭謝了恩。便著三帥在集慶宮陪他們筵宴,還賞了許多珍寶綢緞。往後接連召進宮去,賜了多回的宴,通是十五位公主相陪。倭王父子也蒙皇上賜宴,幾次賞齎很厚,又升原使臣做禮兵二部尚書,護送到山東海口,料理他們下船。
小鈺也請他們到府裏遊宴過幾次,臨行送到柳雪亭。倭女拉了父母的衣襟哀哀啼哭。小鈺勸道:"公主不必悲傷,明年等王爺來京,我自會保奏了請公主隨同歸國,算來不過是一年離別。"就叫宮女、太監迎他回府,自己又騎馬送了一程。
才回園來,就到小山書屋委婉安慰了一番,又嫌鋪設的金玉玩器不很精致,叫把頭等的好東西來換上,直收拾得蓬萊仙窟一樣。又怕他生疏地方,單身清冷,又請舜華來暫且伴他幾日。那倭女見了舜華,十分欽敬,就認了姐妹。他帶有二十名有年紀的宮女,十名俊麗的小宮女,通在小山書屋安頓。小鈺又添派了些婆兒、丫頭伺候。其餘四十名太監,交給本府太監頭兒,著發他們在府西廳旁邊,另是一個地方住著。倭馬五十匹,也交管馬太監另揀個馬房喂養。一切調排停當,足足忙了十多天。
這晚用過酒飯,正要上炕去睡,忽然想起冷香沙彌。問"那裏去了?為什麼瞧不見?"素琴道:"可憐他下身受了傷,第二天倒在炕上啼啼哭哭,直調養到五六天後才會走路。再三央求要回庵去,我們已經差個老媽子送他回去了。"翩翩接口道:"二爺惦記他,明兒差個人去接了回來就是。但恐防他受了這般苦楚,未必敢來呢。"小鈺笑道:"罷了,別去叫他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