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十一月初旬了。這日,王夫人正和兩個媳婦在房裏閑談,見甄氏抱了桂哥兒,笑嘻嘻進來,王夫人道:"天氣冷了,別抱他出來。"甄氏道:"來請太太的安呢。"王夫人接過手來,和他逗著笑耍,忽見平兒引了劉姥姥進房來了。王夫人忙把孩子遞給甄氏,站起身來行了禮,坐下便問:"姥姥怎麼多久不來逛逛?"劉姥姥道:"窮忙得很,今兒貴親家催著叫我來說,巧姐的姻期要趕年內過門,因此沒奈何才進城來的。"王夫人道:"巧得很,今兒我家老爺不上衙門,我出去商量商量就來覆你。"說罷,就往書房告知賈政,賈政道:"巧姐兒是個孤女,且又沉靜勤謹,我很疼他。原想體體麵麵嫁他出去,誰知一年窘似一年,因此耽誤下來。如今年紀大了,說不得將將就就完了這件正事。但是諸事未備,年內斷乎不能。煩他轉致周親家,明年不拘二三月,撿個日子來,無有不依。總要彼此從省才好。"王夫人聽了。回來說與劉姥姥聽,劉姥姥道:"我也知道年裏未必趕得及,既這麼,我就去回複他們罷。"王夫人留他吃了飯,劉姥姥趕緊吃完,便道:"我去了。天色又短,那周家住在杏花村,離我家過去還有五裏路呢!趁著今兒好日子,他們在那裏等複信的。"王夫人隻得送了他出去。賈政就趕著年內廢了幾十畝田,陸續把妝奩衣飾置辦起來。到了第二年二月半後,劉姥姥又來通知:周家擇了三月初三日迎娶,二月二十六日先送聘禮過來。王夫人就一口應允。也告知初一日先送嫁妝過去,一麵備了酒席,請大媒吃了回去複信。待到初三日,花轎到門,迎了去拜堂花燭,夫妻團圓。兩邊雖則從儉,賈政不肯過省,也還不很離模。以後回九、滿月,那些禮文不消細說。
原來這巧姐的生性喜靜不喜動,所以向來在家,除了朔望到王夫人上房請個安說說話。順便到李紈、寶釵處坐坐,餘外隻在自己房裏做針黹,園裏是從不去的。就是在上房碰見那些小姐妹們,一問個好,略說幾句話便走開了,不很親熱的。因此出嫁之後,眾人倒不覺得少了一個人的光景。隻有平兒和他早晚在一處,如今忽然去了,覺道清冷孤單得很。想著要到庵裏去住,又怕明心生性孤零,倘或不依,白開了口。為此先把這個意思回明王夫人,王夫人道:"這可也使得,我同你去和明心相商。"就同著到芬陀庵來,明心接著,坐下喝茶閑話。
王夫人就算自己的主意,要送那姑娘過來同住。明心道:"我也住的是太太的地方,既太太吩咐,有什麼不應的?"平兒聽了,十分歡喜,檢個好日,搬了進庵。雖不改妝,也叫明心做師父,也跟著燒香拜佛,還學著念念經,倒也盡可消遣度日。
那裏知道這不長進的賈環,嫌這史氏又凶又醜,外麵畏之如虎,心裏卻想要背了他偷些野食吃吃。無奈府裏向日的姑娘都已嫁了,大些的丫頭也都配人去了,一群小輩子的姑娘年紀很輕,自然不便去想他們了。時時隻惦記著平兒。但是他住在王夫人的上房後頭,恐怕碰見了老爺,不敢亂走。如今聽得他移往園內,便有些意思了。又想:他本來風風月月,相貌又好,年紀又不大,況且孤衾獨宿,隻要勾勾他,有什麼不成的!打定了主意。這日正是五月十五,趁早涼就跑到了園裏,悄悄的過了怡紅院,竟進芬陀庵來。合該有事,那時明心和眾人們通還在雲房裏,尚未出來,隻平兒一個人獨自在正殿上佛前點香。環兒就走過去叫聲:"平姐姐,一向好?"平兒回頭看時,卻是賈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