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開春(2 / 2)

在天神張平準備轉戰黃河以北地區的春耕之際,三支遠征胡族的大軍,已經陸續深入敵境展開大規模的作戰行動,而且都是捷報頻傳!雖然三個胡族都有相應的準備,但防不住大漢突破防線後,選擇的卻是不顧身後安危,長驅直入直奔各自的要害地區而去!他們是追,追不上,再說追上也打不過;不追,又要麵臨腹背受敵。

就這樣三支突飛猛進的大軍,目標一致的直搗黃龍而去!收到示警後的胡族首領們全慌了,他們將主要兵力部署在邊界地區,就是為了抵擋大漢的強力攻勢。現在人家輕鬆突破防線後直奔自己而來,傻子也知道這是意欲何為了!

好在胡族們千百年來早已習慣了遷徏,大不了就搬家唄,一卷鋪蓋卷兒就走的事。但是這其中也有個例外,那就是前趙!

前趙亦稱漢趙,是西晉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權。公元319年趙國分裂為二趙:關中的劉氏“趙帝”和關東的石氏“趙王”兩個獨立政權。304年十一月,劉淵(為南匈奴單於的後裔)為爭得胡人政權的合理性,以“兄亡弟紹”複漢為名義,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定國號為漢,正式建立匈奴漢國。308年十月,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309年遷都平陽,310年病卒。長子劉和即位,後庶弟劉聰弑篡。316年晉湣帝降漢,西晉亡。

318年七月,劉聰(漢昭武帝)死,其太子劉粲繼立,八月靳準發動平陽政變殺粲。鎮守長安的漢中山王劉曜發兵攻靳準。劉曜是劉淵的族侄,同屬於冒頓單於之後的匈奴劉氏。十月劉曜軍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即位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為趙(前趙)。

之後石勒反劉而自稱趙王(後趙),前趙喪失東土,趙帝劉曜獨存西境。此後劉曜、石勒常相攻伐。由於劉曜在關中地區對各民族采取高壓政策,加上治國無方,一味征戰,國勢日頹,石勒則控製了河北廣大地區。

319年四月,劉曜從粟邑返回長安,舊都平陽經此戰亂城室殘破、陵廟無存,現實際上又為石勒所控,於是定都長安。劉曜稱帝,改國號為趙。劉曜說“我們的祖先興於北方,當年劉淵為了收買漢人而立漢宗廟。現在應該改國號,以匈奴單於為祖”。於是,劉曜改為立匈奴人的宗廟、社稷、南北郊,改為供奉、祭祀匈奴冒頓單於,“以冒頓配天”。

所以攻伐前趙的這一路大軍,進軍速度明顯低於其他兩路,盡管沿途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攻城拔寨,矛頭直指長安,但還是要麵對很多的襲擾。大軍從時稱河東的運城出發,一路上發生了規模大小不一的上百次戰鬥。但一路過關斬將之後,曆史上著名的古都長安,終於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