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一日一十七章 探索(2 / 2)

張平和小四此舉,旨在無害獲得所需海量礦務資源的同時,又能將所有可能發生的撞擊地球災難,通通扼殺在未然之中,這樣還非常有利於地球日後的太空航行,可謂是一舉多得!

在張平的親眼見證下,一艘長達三千多米長的太空礦務采集船,追上一個直徑約為八百多米隕石後,在與其保持均速的同時,緩慢地打開巨大的艙門,慢慢接近直至將其收入艙中。

進入艙中的隕石,瞬間就被艙室內巨大的引力固定,然後無數的智能機械臂伸出,開始大塊朵頤起來。十幾分鍾後,這塊巨大的隕石,便分解得連渣渣都不剩,變為各種礦物質被分門別類的收進了貨倉上中。

那些體型較大的小天體,會被在天空中就地分解,然後收入太空礦務釆集船中。而那些小不點隕石,也不會被放過,它們會被大船中放出的小型采集器,一一回收到大船之上。

在探索未知事物的過程中,時間總是過得飛快。十個小時之後,第一探索艦隊已經到達了火星,觀察一切正常之後,準備進行火星登陸了!

火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係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有少量的流動的水。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幹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穀,包括太陽係最高的山和最大的峽穀。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見,八大行星中比木星、金星暗。

張平和小四為第一探索艦隊配備了強大的科研力量和技術,加上小四無與倫比的外星文明經驗,他們很快就驚喜的發現,以小四現有的科技力量再輔之以張平空間能力的幫助,他們完全可以馬上開始對火星進行生態環境改造工作!

這是一個讓張平無比激動的消息,如果在1916時空完成火星的改造並積累起來豐富的經驗,那麼就代表著張平回到現實世界後,也同樣可以輕車熟路地展開火星改造,率先登陸並獲得火星的拉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