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與人為善,厚德才能載物(1 / 1)

什麼是厚道?厚道即是以誠相待,大度寬容;厚道即是謙遜禮讓,誠實守信。

厚道是這個世界上最優良的道德品質,厚道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人。雖然有些人不夠善良,但是很多人無不希望自己更加善良。我們喜歡善良的人,喜歡和他們在一起。厚道的人很純粹,和他們在一起很有安全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會傾力相救,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善良的人在付出他們的仁慈的時候是一片赤心和真心,從沒有想過要得到回報。慈悲為懷,與人為善,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終究會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愛戴。《西遊記》裏的唐三藏雖然是神話中的人物,但他的一顆慈悲心卻堪稱我們的楷模。唐三藏沒有孫悟空的法力,不及豬八戒的力量,甚至連沙僧的憨厚都不如,但他卻能夠集合眾人的力量,危難時刻,往往化險為夷。唐三藏之所以能夠經曆重重磨難,最終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靠的就是他的慈悲之心。他的大慈大悲感化了三界。功夫不負有心人,唐三藏終於成為人人敬仰的佛祖。當然,仁慈寬厚不是出家人的專利,救人於危難之中,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西方世界,聖誕老人是最仁慈的人,深受人們的喜愛。無論人們是高貴或卑賤,無論貧窮或富裕,無論疾病或健康,聖誕老人在12月25日這一天,都會從各家的煙囪爬進來,把禮物放進人們事先準備好的長筒襪裏,風雨無阻,從不會遺忘任何人。雖然聖誕老人是虛構的人物,但卻表達了人類對善良的共同願望:我們需要寬厚,我們呼喚善良,我們但願這個世界因為善良厚道而更美好。

人生啟迪:

與人為善寬厚做人,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同情心,它是一種無形的相助,一種博大的愛,是一股矯正世俗的春風。

道家的始祖老子說得好:“上善如水”。是的,“水溶萬物而不爭”,與人為善者像水一樣能溶解萬事萬物,化解人間恩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人為善者能包容一切,胸懷博大;“水質透明,清澈見底”,與人為善者白日為善,夜來省己,心如明鏡……

善良寬厚不是針對某一個人,善良應該是一視同仁的。我們喜歡某一個人,就對他好,這不是善良,這僅僅是個人的喜好而已。我們不喜歡一個人,但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仍然能夠施以援手,這才是善良。善良對事不對人,我們可以不喜歡某人,但不可以剝奪他接受善良的權利。古代朝鮮,有一名叫長今的女子,原本是禦膳廚房的一名上讚內人,由於受到仇人的迫害被發配到濟州島。按照慣例,被趕出宮的內人是不能再回到宮裏的。

在濟州島,長今遇到一位叫張德的醫女。張德告訴她,要想再回到宮裏,隻有一個辦法,勤學醫術,然後等待朝廷來選拔各地衙門的醫女進宮。

長今天資聰穎,加之勤學苦練,醫術漸長。

終於等到朝廷選拔醫女的通知。前幾輪知識性的考試長今都是第一名,隻剩下最後一輪實踐性的考核了,那就是給真正的病人看病。長今信心十足,因為在這之前她已經有過這方麵的經驗了。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命運又同她開了一個玩笑,她要看的病人竟然是陷害她的仇人。那一刻,她有點動搖。她曾想過,堅決不給仇人看病或者給她誤診,以此來報心中積鬱的深仇大恨。但是如果這樣,她所做的一切就前功盡棄了。左思右想,長今還是放下了仇恨,把仇人當作一名普通的病人來看待。最終長今通過了最後的一場考試,以優異的成績被選為宮醫院的醫女。

人生啟迪:

仁慈寬厚、與人為善,是做人的一種美德。這種美德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使自己有一個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的自由天地,並享受到一種施惠與人的快樂。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討人喜歡,甚至四麵楚歌,其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這人過不去,而是這人在與人相處時總是自以為是,對別人百般挑剔,隨意指責,人為地製造矛盾。隻有處處與人為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建立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在很多時候,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這就教育我們,要待人如待己。在他人困難的時候,你的善行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

與人為善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與人為善其實極易做到,它並不要你刻意做作,隻要有一顆平常心就行了。在當今這樣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係。隻有去善待別人、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從而獲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孟子曾經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人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