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全麵改革(1 / 2)

“軍隊成立軍委會,成員分別為我、相父諸葛亮、李嚴、趙雲、馬超、魏延、陳到!以後軍委會都由全軍選舉產生,其中皇帝為固定名額,以後另外6個人其中3個名額為軍級武將產生,名額2個名額為軍級文將產生,最後一個名額為突擊隊選出!每5年一次更換,可以連任,每次連任不得超過3屆,目前第一屆的軍事委員會成員就是我們7個!以後所有重大戰役或者重大軍事決定,由我們7個決定,超過一半為通過,皇帝擁有一票否決權!”

夏夜設計軍事委員會也跟君主立憲製差不多,古代皇帝的權利非常大,如果是明君還可以,可如果是昏君這個國家就完蛋了,當然不光要防止皇帝權利過大,同4個時也防止了權臣,曆史上的全臣數不勝數,特別是新老皇帝交替的時候,老皇帝都會留下輔臣,畢竟新皇帝沒有權威,很不管不住,而皇帝與輔臣就是最後權利的爭奪,而皇帝擁有一票否決權正好就控製了權臣出現,你給個軍事提議或者要打仗,皇帝同意了沒用,還得有3個軍事委員會成員同意才可以,而有4個人同意沒有皇帝同意也不行,皇帝有一票否決權,不得不說現代的君主立憲製很好維持了君臣關係!

然後就是政府改革漢代以實行了郡縣製度,其實不得不說這套製度一直用至今,隻是名稱改了,而分封製,由於“推恩令”的出現讓後期各分封王侯隻有封號而無封地,而郡上麵的州,不設長官,隻設了州刺史,一直到黃巾之亂開始才改州牧,別看以為就名字變了,州刺史,是代表皇帝巡查這個州,也就是各州沒有最高長官,郡縣長官由中央認命,刺史是沒有權利更改的,隻能監督,將情況報送皇帝,由皇帝決定任免。而州牧卻不一樣了,州牧是一州之長,可44+以任免郡縣的太守,郡縣尉,這也就是為啥當時黃巾亂後,漢室名存實亡,就是州牧可以決定任免,誰還會把權利還給你!

“地方不變,中央變,現在中央成立國委會同樣7個人,擔任第一屆國委會人員為我、相父諸葛亮、李嚴、蔣琬、馬謖、董允、趙雲!7人同樣國家重大決定和重大問題由我們7個討論,同樣皇帝為固定,其他6人每5年一換,連續任職不得超過3屆!”

之後夏夜又對機構進行改革以皇帝為最好統治,之下三個一品,分別為三公

丞相諸葛亮管理全國行政、百官之首。

大司馬趙雲管理全國兵馬全將之首。

禦史大夫李嚴管理全國後勤。

九部長從一品分別為

警衛部部長關興管理全國安全警衛。

刑部部長廖化管理全國法律。

外交部部長鄧芝管理全國外交。

農稅部部長蔣琬掌管全國農業稅收。

工科部部長黃月英掌管全國車馬兵器器械以及科學教育。

軍事部部長張苞掌管全國戰事征兵出征。

禮節部部長馬謖掌管全國樂器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