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這部小說的起源來自於從小就一直對未知世界有著好奇,但這種好奇似乎帶著一些恐懼。
我不知道這種恐懼是不是人們所謂的對未知事物的一種敬畏,但我知道,這種感覺對我認知世界有著重要的引導,或者說,也許是一種特殊的方法……
追求一種完美、自由、和平的生活,是完美主義者的理想,可是現實的世界存在著許多的缺陷和漏洞,它們像一種神奇的毒藥,把人們都迷幻在這虛無的世界裏。
虛無的世界,是非、真假、善惡、美醜一切都不可得知是真是假,好像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
於是每個人開始在這個迷宮裏尋找著。
有的尋找“金錢”,有的尋找“權勢”,有的尋找“美色”。
還有的人在尋找另一種東西……
就是真理。
我一直想試圖用某種媒介來表達這種尋找的感覺,以及尋找的過程。
而且我也想讓更多的人來體會這種感覺,它有些特別,也有些平凡。
不過我不能保證每一個讀完這部書的人都能走出迷宮,至少在創作的過程中,我自己沒能走出這個迷宮……
它像是個無形的黑洞,把我牽扯進去了,把你們牽扯進去了,把活著的死了的牽扯進去了,把一切一切有關係沒關係的都牽扯進去了。
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是神奇的,有那麼多的奧妙在未知的領域在等待著智慧的發掘。
這個世界的存在,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思維局限。
在沒有愛因斯坦之前,人類知道有其他空間的存在麼?
在沒有牛頓之前,人類知道有力學的存在麼?
在沒有哥白尼之前,人類知道日出日落的緣由麼?
在沒有達爾文之前,人類知道自身的進化和演變如何誕生的麼?
在沒有富蘭克林之前,人類知道閃電就是電麼?
答案是,有。
隻是這些知道答案的人,已經去了另外一個地方。
而這部書,似乎和這個話題有那麼一點點關係。
我想告訴你們的是,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另一方麵,也不可否認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真實,是因為書中的人物和思想都是真實的,虛構,是因為這些人物尋找真理的媒介是虛構的。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虛構世界,我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交界處。
就好像是每個人都為自己織了一個繭,把自己嚴密的包裹在這個狹小而黑暗的世界。
也許每個人都應該靜下來,照照鏡子,看看最真實的自己。
看看在鏡中是否可以找到最真實的自我,找到最原始的情懷。
試問,鏡子裏的自我,是真實的麼?
有人說是虛幻的,有人說是不存在的。
可是,如果沒有現實中的自己,又怎會出現鏡子裏的自己?沒有現實的參照物,又何來鏡中反射出來的一切?
現實世界所謂的真實,泛指視覺、嗅覺、聽覺、觸覺一類的感官通過腦電波將信號傳輸到大腦。
鏡中世界同樣是腦電波將信號傳遞到大腦。
但矛盾的是為何既然是真實,卻又不能觸及?
對於真實和虛幻,誰能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
這都是相對的存在。
其實每個人都有兩個不同的自己、兩個不同的思維。
他們是相對的,本來他們是毫無關聯,但是因為這個世界的不平凡,所以這兩個自己便開始產生矛盾。
而這種矛盾,恰恰是構成這個社會的基礎。
很多人會覺得奇怪,奇怪於很多生活中的現象,奇怪人的性格,奇怪人的處事,奇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但其實並不奇怪,隻是每個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矛盾。
鏡中的世界,鏡中的自己,存在著太多的未知。
我相信鏡中有另一個自己,有另一個世界。
因為這本書就是寫的另一個自己……
對於自己的選擇,它決定著我們的人生與命運,我們不斷的探求和追尋,很多時候卻忘了如何選擇。
而書中的自我,卻是麵臨著堅決的自我選擇。
每一個看這本書的人,我相信也會對自我有著正確的選擇。
這是關於我的未來……
也是關於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