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殿下。”劉玉栓領命而行。
三天後,朱由檢來到潼關。
潼關在陝西、陝西、河南三省交界處,因為臨近潼水而得名。它的南麵是秦嶺,有大量的山川峽穀,根本無法通行;北麵是渭水和洛水,和黃河相交,形成合抱之地,除非建造立交橋,否則也是無路可行;西麵是華山,“自古華山一條道”,險峻的地形可想而知;東麵更是山連著山,穀連著穀,懸崖斷壁隨處可見,隻是在中間有一條羊腸小道,隻能通過一匹馬。潼關始建於東漢,此後曆朝都建立關隘,大明在此設立潼關衛。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自從立關以來,它一直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隻是近年來,隨著山海關的崛起,潼關才逐漸讓出第一的位子。
朱由檢打量潼關巍峨的城牆,目測之下不下十米,加上地形太過險要,如果潼關真的被匪軍占領,手雷恐怕根本無法毀壞城牆,關鍵時刻還是需要火炮。可是開花彈隻有三百發,真要毀壞通關的城牆,朱由檢寶貝似的開花彈,恐怕要打光了。
進入潼關以後,朱由檢發現潼關守將隻有劉玉栓,一問才知道,附近的匪兵並不多,祖大壽已經領兵奪取了潼關西麵的華陰縣。
這個祖大壽,也不算安分的主,難道遼東的將軍們都是這樣?不過祖大壽守住潼關,又奪取潼關西麵的華陰縣,四武營的戰略空間大大擴張了。“劉將軍,可曾放出遊騎?偵訊遠遠不足,朱由檢隻好采用放遊騎的老辦法。
“回殿下,遊騎已經放出四十裏外,附近隻有一些劫掠的散兵,並無大股匪軍。”劉玉栓也覺得奇怪,潼關這麼重要的關隘不要,附近也沒有重兵集結,這匪兵到底是什麼意思?
“曹爾楨不是說匪兵超過二十萬嗎?那他們主要駐紮在哪裏?會不會隱藏在什麼地方?”朱由檢也是奇怪,匪軍這是怎麼了?難道匪軍中沒有能人?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推翻大明?
“殿下,剛剛俘獲的匪軍小頭目交代,白水縣的匪兵,大約八萬,其中渭南、銅川個駐紮三萬,其餘匪軍分散在附近各縣。”這是劉玉栓剛剛探出的訊息,但那位費軍隊頭目地位較低,他並不知道匪軍的下一步行動。
“這麼說,兩股匪軍沒有合流?”朱由檢暗自慶幸,那樣的話,就可以各個擊破、
“沒有,他們現在還是各自為戰。”劉玉栓不願意鎮守潼關,他希望像祖大壽那樣,斬將奪城:“殿下,屬下願意領兵,攻打華縣。”
“別急,仗還有得打。匪軍的指揮官是誰?”這是朱由檢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兵,他必須小心,決不冒進。
“是王二,就是原來起事的農民。”劉玉栓的眼裏充滿輕蔑。
“王二?匪軍中不是有很多邊軍的人嗎?難道這些邊軍的將領也沒有戰略眼光?”朱由檢也是蔑視,這些豆腐。難怪在陝西四鎮近三十多萬士兵麵前,韃靼人叩長城入關,比科比在NBA投三分還容易。
朱由檢十分生氣,他們,真的要做自己的對手嗎?曆史上就是這些豆腐攻破了北京城?而自己,還是很冤枉地被迫吊死在景山。
四武營的將領,除了祖大壽在華陰縣,其餘的將領都在潼關。朱由檢開始了他進入山西之後的第一次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