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生入學秋天在落葉中悄悄地來了。伴隨著她的來臨,華夏的學生們迎來了他們新的一個學期。中華通訊大學是華夏一所重點大學,英文簡稱CUC。主要致力於新媒體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以傳播信息為特色。但除此之外,也有不錯的藝術類專業。羋少烏是錄音工程的新生,是學校所在地帝都的本地人。當他早上來到學校時,看見不少和他一樣的新生走進學校,根據指引去找自己學院、專業、方向報到的地方。他到了錄音工程報到的地方,在那裏他見到了班主任和一位師哥。辦理完一些手續,領完不久之後軍訓的服裝之後,他走出校園,和在學校南門等待自己的父母一道,向在學校東邊與學校隔著小巷的男生宿舍走去。一家三口一起來到了宿舍樓,在門口樓媽那裏辦好了手續,領了鑰匙,上了5樓。“512,嗯,找到了。”羋少烏來到512寢的門口,發現門正開著,裏麵已經有人了。“你好,我是羋少烏,錄音工程的。”羋少烏敲了下門,向屋裏的人打招呼。那人正在收拾自己的床鋪。見有新同學來了來了,忙停下手裏的活。“你好,我也是錄音工程的,我叫文旭揚。我是帝都人。”“哦,我也是帝都的。”文旭揚看起來是那種經常運動的人,體型比較健壯,皮膚略黑,但個頭不高,大約一米七左右。相比之下,羋少烏的略高一些,一米七五,但要瘦的多,膚色更黑一點。打完招呼,羋少烏和父母一起收拾起自己的床鋪。中通的男生宿舍都帶陽台,三四人一間寢室。從樓道進入宿舍,左右兩邊各有兩張桌子,上床下桌。正對麵是陽台門,陽台裏有兩條橫掛的鐵絲,是用來晾衣服的。收拾完床鋪,一起簡單吃了午飯,羋少烏的父母就回去了,而羋少烏則回到宿舍填一些報到時發下的表。晚飯過後,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室友到了,名字叫依韻,名字和長相都有些娘,但其實是個純爺們兒——他自己是這樣說的。依韻在搬了些東西到寢室後就走了,並沒有留下來。到了晚上十一點,文旭揚上床睡覺了,羋少烏也跟著睡了。第二天上午各班開班會,羋少烏見到全班所有的同學。班會由班主任趙雨主持。報到時比較匆忙,羋少烏沒有過多注意班主任,直到這時他才有機會打量這位女老師:臉部線條柔和,給人一種容易親近的感覺;雙耳上掛著一對小巧的耳墜。上半身一件白色襯衫;下麵著一條黑色過膝西裙,九月的帝都還不算冷,因而趙雨穿著絲襪也不會覺得冷。看起來三十歲出頭,不過她自稱是92屆的,那麼她應該是40歲左右。先讓各個同學做了自我介紹,然後簡單安排了一些事宜,過了一會又進來了一個二十多的女子。趙雨介紹到:“這位就是你們的輔導員白雨生白老師。她是咱們學校培養出的優秀學生,是04屆的,也是咱們音工著重培養的一位青年骨幹。”白雨生接著說:“大家好,我是白雨生!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的四年裏,我將一直是你們的輔導員。以後你們生活上有什麼問題都可以來找我,不過學習上的事就要問趙老師了!你們明白了嗎?”“明白了!”同學們回答道。白雨生身高隻有一米六左右,不過看上去十分幹練。發型為單馬尾,,剛好垂到肩部。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度數看著很高。她看上去並不太好接近,但也不是完全把人拒之門外,總之和班主任趙雨很是不同。白雨生接著說道:“接下來這一周你們的事情會很多!比如……,還有……,然後……”……班會開到中午就結束了,全班同學決定晚上一起去吃飯,相互認識一下。地點由兩位暫定的班長負責,屆時先在男女生宿舍樓下集合,男生由男班長安宇光負責,女生由女班長武佳娢負責。男生宿舍位於學校東側,從學校東門出,正對著宿舍小區西門,中間隔著一條東街。而女生宿舍位於學校西側,東門正對著學校西門,也同樣隔著一條西街。中午時男生們在男生宿舍區裏的男生食堂吃了午飯,大概都知道了大家住在哪個寢室:學號為一號的依韻,和2號文旭揚、3號羋少烏同住2316寢室;5號張萬友、7號屈鴻業、9號宮萬庠住在2317寢室;10號古雲濤、15號安宇光、16號馬平祥住在2318寢室。吃完飯後,依韻回家繼續收拾東西搬到宿舍來——他家就住在男生宿舍區南側的一個高檔小區裏,如果從東門南側的的小東門走的話,到學校教學區的距離比男生宿舍更近。其他的男生則回到宿舍,有的人午休,其他人則去了男班長安宇光住的2318聊天。到了傍晚時分,男生們在宿舍樓下集合,然後九個人一起去了南麵的一家餐館,男生九人、女生八人,一共17人,在那家名叫香魚食緣的餐館定了兩張十人的大桌。一人點了一道菜,十分豐盛。這家餐館上菜挺快的,不到半個小時就把包括三道烤魚的菜都上齊了,而這會兒正是客人們用餐的高峰期。雖然上菜上的快,但這些菜味道都不錯,也沒有什麼偷工減料的地方。眾人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其樂融融。話說在聚餐之前,班主任趙雨給女班長武佳娢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她聚餐的時候會有一個來自銀都特區的學生會過去,等到剛開始吃的時候那位同學到了,名字叫元季鳴。雖然是特區過來的學生,但普通話說得十分標準,很快便加入到了話題中。這時候大家也都知道其他同學的名字了,八位女生分別是4號商鴻、6號武佳娢、8號巫雨冰、11號楊星媛、12號雷子萱、13號汪蒔、14號柴立人、17號言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