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奏響振興發展新樂章(1 / 1)

奏響振興發展新樂章

奮鬥之聲

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東北地區“要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著力完善體製機製、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召開的部分省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分析當前形勢,對東北振興問診把脈,開出良方,這讓黑龍江大地升騰起一場在陣痛中尋找新生的思路之變,醞釀著一次在新常態的坐標體係中找準定位的騏驥一躍。新使命、新藍圖、新方向,激勵我們展示新狀態、拚出新作為。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為特點的新常態,帶給黑龍江的是深度調整。我們要看清目前經濟形勢中的“四個沒有變”,而黑龍江經濟出現的問題,是“三期”疊加影響的一個樣本,且由於經濟結構和體製矛盾的特殊性,所受的影響更大。振興老工業基地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麵臨的困難和問題不是短時間形成的,解決起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背水一戰的勇氣,更需要去掉浮躁的定力。“千難萬難,隻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隻有行動才有出路”。唯有如此,黑龍江經濟才有突破,振興發展才有希望。

奏響振興發展新樂章,需要定準“深化改革”主旋律。黑龍江經濟的“減速”,實質上是沒有解決好傳統產業發展困境和老工業基地深層次矛盾的集中爆發。改革是深刺激,“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製機製”,才是推動振興發展的“治本之策”。要破除計劃經濟殘留的體製機製弊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讓“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為所當為,從放活市場中找辦法、找台階、找出路。進一步抓好省委、省政府優化發展環境意見的貫徹落實,讓財稅、金融、國企改革等重點領域擺脫束縛,邁出更大步伐。增強改革落地能力,真刀真槍,蹄疾步穩,由“等靠要”變為“闖改創”,決不在等待觀望中錯失改革良機、拖延發展進程。

奏響振興發展新樂章,需要調出“結構優化”新和弦。如何從“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中成功突圍,考驗著我們的勇氣和智慧。要多措並舉,轉方式、調結構,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做積極培育和壯大新增長點的“加法”,引導新興產業走向“高大上”,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做淘汰落後產能的“減法”,以“退”換取更好的“進”;做創新拉動發展的“乘法”,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活社會潛力;做減少政府對市場不合理幹預、管製的“除法”,提高市場化程度,補齊民營企業發展短板,讓傳統產品占大頭、“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居多等製約龍江發展的“結構之問”盡快得解。

奏響振興發展新樂章,需要高唱“創新驅動”最強音。“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要積極鼓勵創新創業,利用好老工業基地厚實的科技、產業、人才家底,齊心合力下好創新驅動這步先手棋,將其作為“內生發展動力的主要生成點”,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創造發展新動能。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老”字號存量盤活,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新”字號增量做大,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係和發展模式,早日完成從“汗水型經濟”向“智慧型經濟”的質變。

奏響振興發展新樂章,需要譜寫“安民惠民”協奏曲。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本是同一篇大文章,民生基本盤越牢則發展根基越穩。民生改善將產生拉動城鄉居民消費、擴大內需的聯動效應,它不僅是發展的“穩定器”,也是發展的“推進劑”。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麵把握發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的關係,持續發展強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在讓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中創造更多有效需求,拓展更大發展空間,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相得益彰。

功崇惟誌,業廣惟勤。黑龍江明日的榮與光,取決於我們今日的思與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片黑土地上,“新的增長點正在加快孕育並不斷破繭而出,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並不斷蓄積力量”。隻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以求實、務實、落實的精神“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敢於擔當、善於擔當、體現擔當,就定能奏出新常態下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