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來自星星,我“一劇兩星”(1 / 1)

你來自星星,我“一劇兩星”

圈點

有句俗話說::“你之蜜糖,我之砒霜”。為什麼呢?因為病灶不同,需求不同,結果和感受也就自然不同。神神秘秘地傳了些日子,4月15日,“一劇兩星”的電視劇播出新政終於由廣電總局正式發布。這是近幾年來少有的以調整利益格局、再造產業環境為訴求的政策,故而是一石砸出了千層浪,幾家歡樂幾家哭,各種利弊分析、應對策略紛紛見諸媒體,一個共同的認知是:中國的電視劇行業的又一輪洗牌就要開始了。

關於此一新政可能產生的影響,人們已經說得很多了。簡單點說:我其實是支持它的主要內容的,相信它對遏製演員片酬畸形上漲、扶植中小製作企業、豐富觀眾選擇等都有好處,但在中央號召深化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這種管控市場的方式是不是還合乎時宜,其實是該好好地想一想了。

熟悉中國影視行業的人都知道:中國是全球第一電視劇生產大國,估計也是全球第一的電視劇政策大國。放眼全世界,無論哪一種社會體製,針對電視劇的製作與播出,出台這麼多的政策,其中大到審批流程、題材選擇、播出方式,小到各種劇種,如革命曆史題材、涉案劇、古裝劇、穿越劇、抗日劇等,甚至一些故事情節,如警察不能有壞人、小三不能有幸福等都做了相應的規定,我敢說這絕無僅有。這除了說明我們的管理者十分地負責與自信以外,其實相當奇葩。

梳理曆年來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原因,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是:所有這些政策都是應急性的。我們不是在確立一個長遠的、有前瞻性的目標後,逐步係統性地去完善政策配套,而隻是頭痛醫頭、且戰且走,甚至隻是短期內去平息一些不滿。比如說有一年開兩會,政協委員說電視上都是辮子戲,於是就馬上限古裝劇;社會上對抗日雷劇反應強烈,就去收拾抗日劇等等。所有這些政策的出發點,至少是表述方式,看著都很善良和正麵;從單項政策看,也不乏益處,但從長遠來看,效果是非常負麵的。

由於政策都是應急性的,由此產生了兩個後果:一是政策都是隨機的,這使得從業者很難形成一個穩定的預期。為了規避風險,大家都去揣摩政策,認認真真做作品的往往栽了跟頭,而一些善於觀測風向的投機者卻賺得盆滿缽滿,這是相當不好的導向。第二就是政策的滯後性。不僅滯後,而且其中還有密切的因果關係,“張局長挖溝李局長埋”,來回折騰。由於電視劇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因此形成了巨大的浪費。當年黃金檔禁播涉案劇,一下子讓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有些公司因此破產。可以說,幾乎每一次政策出台都會放倒一批投資者,如果有學者去研究一下,近10年由於政策調整而造成的電視劇投資的浪費,我相信那將是個天文數字。

說實在的,我對中國的電視劇市場並不看好,我認為它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收視人群在不斷萎縮,創新能力也在不斷衰退。現在的市場就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最近爆出的一個著名的抄襲者其作品卻在國內最強勢的衛視平台風風光光地播出就是明證。如果不能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仍然用傳統的甚至倒退的方式來管控這個市場,它不斷地走下坡路是必然的。

今年以來,代表“韓劇新潮流”《來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國,竟然席卷到了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從而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議話題。人們在分析這部劇成功的種種因素之餘,更深入地看到了韓國的文化政策對韓劇複興的巨大推動作用。韓國把文化傳播放在了國家戰略高度,其文化政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厘清了市場與政府的邊界。對內,以保護本土市場、激發創作者的創造力為核心;對外,則集中精力對韓劇的輸出進行補貼和激勵,推動他們進入海外市場。韓劇不僅風靡中國,而且風靡全亞洲,這絕不是偶然的。

人家來自星星,那是一個神秘而又有充分想象空間的世界;我們“一劇兩星”,什麼都去管什麼都去定。孰優孰劣,其實已無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