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二寶,我做主(3 / 3)

之前我叫他一起去醫院做優生優育檢查,他嘴上答應可是又推說沒時間。現在他會真的跟我一起去做檢查。另外,他自己經常又煙又酒,身體不算很好,現在會有意識補補身子。上一次懷孕是他從內蒙古出差回來之後懷上的,他在內蒙古不停吃羊肉,羊肉溫補,所以這次他說要去保持吃羊肉,吃好一點。(什麼原因讓他改變呢?)因為大勢所趨,大家都想生二孩。他在醫院看到那些剛出生的嬰兒真的好可愛,我猜他想起女兒小時候的樣子,可能有點心動吧。他身邊很多朋友,隻要年齡允許的基本上都生了二孩。有些是單獨二孩政策放開的時候生了,有些是違規生的。

(他顧慮的問題打算怎麼解決呢?)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孩子生下來肯定有辦法養的。不要上那麼多淘寶,出去玩不住五星級酒店,坐飛機不坐頭等、搶特價機票。所以第二個一定要生女兒,女兒穿過的衣服、用過的其他東西,可以循環再用。萬一生了男孩兒,兒子本來就是要窮養的,對不對?“生女兒要富養,生兒子要窮養”。除了吃的要好以外,衣服什麼的可以差一些,以前在友誼商店買衣服,以後就去華潤萬家買。

我老公正在找第二份工作。他目前這份工作再往上升,基本上都是外籍人士或者外籍華人,他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上升空間了。而且,這兩年經濟狀況不太理想,他們公司決定搬到東南亞,中國區會大幅度裁員,不再留人。所以他在找後路,至少要保持現在的收入水平。打算生二孩之後,找工作會更急迫一些,他已經找了兩家公司,不過有一家已經回絕了。

今年經濟環境不好,我們公司都沒什麼業務,也暫停了上市計劃,工作比較清閑。一旦重啟上市,無論事前籌備,還是之後應對,各項工作很多,也會很忙。所以我不想公司這麼快上市,也希望快點懷上孩子生下來。唉,其實比較矛盾。如果公司繼續暫停上市,對我們的收入會有影響。如果上市成功,收入會有比較大的提高,可是就會很忙。忙到不僅沒時間照顧二寶,可能連照顧大寶都很勉強。但是,我肯定不會因為生二孩辭掉工作的,我是家裏的經濟支柱啊,如果這家公司不倒閉,我打算賴到退休。

我老公說他負責全力帶大寶,我全力帶二寶。話是這麼說,到時候是不是真的帶,女兒肯不肯跟他是另一回事。女兒小的時候他也曾經一個人帶過,也算是有經驗吧。爸媽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帶,如果想生就去請保姆,他們頂多在旁邊照應。必須得請保姆,可是肯定也會連累到他們,肯定會辛苦,沒有辦法。所以說整件事最不好的地方就是生二孩沒有任何優惠政策。

(哪方麵優惠?)首先是醫院床位,然後是入托、入學政策。現在同一個戶口兩個小朋友入學必須相差五年,否則第二個孩子就沒法入學。還有稅收,不應該再以個人為征收單位,而是應該以家庭為征收單位,有兩個小朋友的家庭應該有稅收優惠。不過這些國家大政方針,我們也做不了主。

高齡媽媽重新出發

我正在調理身體。畢竟年紀大了,既然決定要生,就要去調理一下。也會早睡早起,平時注意走多一些路,增加力量。另外,生二孩絕對是經濟上的準備,存錢,做各種投資去掙錢。希望這兩年的股票能賺多一些,為將來作儲備,否則隻能動用存款。哪怕立即懷上,孩子出生的時候,我已經三十六七歲了,挺擔心對胎兒有影響。這個年齡段,胎兒畸形和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都很高。醫生都會建議孕婦抽羊水,或者用微創手術篩查唐氏綜合征。但是政策出來,我們已經是這個年齡了,沒辦法。

我們現在生孩子,經濟實力應該比年輕那會要好、也有經驗。但是小朋友是不同個體,經驗隻能幫助應對突發情況。有一句話叫“經驗主義害死人”,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各方麵都很小心,生第二個孩子可能沒那麼謹慎了。就因為這種疏忽,導致小朋友容易出現意外,第一個孩子反而因為看得緊意外少。還有句老話說“第一個看書養,第二個當豬養”,說的就是有經驗出現的差異。最關鍵還是對小朋友因材施教吧。

另外,我也擔心因為照顧二寶,對大寶的關注會減少。我對女兒說“如果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很長一段時間會照顧弟弟妹妹多過照顧你哦”。我女兒很愕然,問為什麼有了弟弟妹妹就不照顧她。我說因為弟弟妹妹比她小,要先照顧他們,她可能要跟外公外婆或者跟爸爸,不可以再像現在這樣粘著媽媽。哪知道我女兒說,“弟弟妹妹我來帶,你帶我就可以了嘛”。小朋友對父母有一種獨占心理,她所謂想要弟弟、妹妹,其實是想要一個玩具或者玩伴,不會想到其他情況。這種情況下,很考驗父母與小朋友相處的智慧。

(會擔心自己處理不來嗎?)我最擔心的一點是,平衡不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指照顧方麵嗎?)一方麵是照顧。小朋友半歲以前,沒有斷奶的時候,非常依賴媽媽。如果媽媽帶著孩子一塊睡,方便照顧,這樣可能就沒辦法陪大孩子。但是我女兒從出生開始到現在都是跟我睡的,我還沒想好怎麼跟她解釋這件事。另一方麵是兩個孩子發生爭執的時候怎麼平衡呢?幫哪個,還是兩個都不幫呢?似乎偏幫哪一個都不好,會讓另一方受傷,到時真的出現再想吧。我看過我堂嫂處理她兩個孩子爭執的情況,她是一種很中立的態度。兩個都批評,數落完又同時安慰兩個,抱抱親親。她的方式高明、公正。如果以後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我會學一下我堂嫂的處理方式。(物質方麵呢?)如果我做不到兩邊平衡,我寧願兩個都不給。物質上的平衡還是比較容易的,關鍵是精神方麵的陪伴、照顧和關注。現在的小朋友還是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3-6歲又是心理非常敏感的階段,我女兒剛好這個年齡段。如果她再大點,兩個孩子相差10歲,會好點。但是她現在處於似懂非懂的階段,我怕她會想偏。

我打算等懷上再跟女兒好好解釋。如果現在就跟她說,萬一懷不上,等於給她希望又讓她失望,還不如現在先不要跟她聊這些話題。等懷上了,再和她說道理,灌輸一些觀念比較好。(會擔心女兒不接受嗎?)不會協調不了的,跟她講道理,慢慢講吧,再帶她去跟一些有兩個小朋友的家庭一起玩。相對於其他人的意見,小朋友的意見更加重要一些,一定要處理好。

如果時間可以推倒重來,絕對是“有仔趁嫩生”。如果你現在二十三四歲,已經有一位很穩定的男朋友,而且打算結婚,那麼趕快生孩子。等到二十七八歲時,還可以生第二個。這樣過幾年,你還有餘力出來玩。

後記

我們的聊天從徐卿第一個寶寶的出生和撫育開始,女性的生育選擇不僅基於現在的處境、未來的考慮,也受過往經曆的影響。聽完她五年的故事和接下來的打算,我體會最深的是,年輕女性在現代家庭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變得非常突出。不僅體現在賺錢養家、兒童照顧等方麵,而且體現在對家庭重大事務的決策上,包括居住安排、財務安排、生育、育兒等事件。以生二孩為例,我原本以為女性會是顧慮較多的人。可是在她家裏,徐卿的先生和爸爸媽媽才是猶豫不決、半推半就的人。麵對雙方工作均存在風險、家庭照顧力量有限、自身高齡等不利條件下,她仍然決定生二孩,而且積極把事情往前推進。徐卿的故事,既沒有大悲大喜,也沒有曲折離奇,就像是你和我隔壁鄰居的故事。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反而彰顯出這代女性與上一代女性的差異。

另一點讓我驚訝的是,徐卿的女兒雖然隻有4歲,可是表現出了對父母明顯的獨占心理。這讓我思考,當孩子們習慣了做獨生子女的時候,政策改變之後,他們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與此相關,家裏的父母和配偶也適應了獨生子女政策,撫育一個孩子對他們而言已經完成了這項工作。忽然生二孩,家庭各項規劃和各人關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需要更多家庭的故事,也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