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智慧的工資,除去七七八八的‘五金’費用,每個月能拿到手的大概有2000元,智慧每次都把其中的一半寄回家,他的孝順和懂事在我們當中是出了名的。”鄧軍彪補充道。

2011年7月,實習了一年的尹智慧,因表現出色,被元立集團衢州公司中型軋鋼廠正式錄用。

就在被公司正式錄用兩個月後,2011年9月,尹智慧主動報名,要求應征入伍。

9月16日這一天,得知家鄉的征兵工作正在進行時,他當天就請假回了遂昌,專門回家報名參軍,顯得異常義無反顧。其實他的心裏很清楚,一旦應征入伍,就必須放棄一份較好的工作和較穩定的收入,其代價是很大的。

但尹智慧堅持如此選擇,自然有他的想法。他曾對好友周斌說,當兵既是難得的人生經曆,更是對社會的奉獻。

聽起來似乎有點兒表決心的意思,但事實上,這句話並非誆人的空話。報名參軍前兩個月,剛被企業正式錄用的尹智慧來到遂昌職業中專,找班主任林秀峰老師領取畢業證,林秀峰老師當時還對他開玩笑說,你如果在家種茶葉,說不定一年能掙它幾十萬呢,幹嗎還要到企業去賺工資?尹智慧卻微笑著,沒有過多的解釋。沒想到,兩個月後的尹智慧做出了更讓人驚訝的舉動。

一個家境還算不錯的三世單傳的年輕人,放棄安逸而舒適的生活參軍入伍,很多親朋好友著實費解,可尹智慧主意已定。而按著尹智慧的脾性,一旦認定的目標,他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因此,尹智慧還索性悄悄地寫下一份《決心書》,鄭重地送到大柘鎮人武部,表明自己強烈的參軍意願。《決心書》上有“我要報效祖國,為黨和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等句子,每個字似乎都鏗鏘有力。

這封《決心書》至今留存在鎮人武部。尹智慧犧牲後,這份當年的《決心書》無疑更珍貴了。

對於尹智慧矢誌參軍的理由,時任大柘鎮人武部長的柳啟斌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小夥子說他從小就向往綠色軍營,立誌要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柳啟斌說,“我記得當時智慧還主動提出要去當消防兵,他說,當消防戰士很有挑戰性,可以更好地磨練自己。”

決心如此之大,還有什麼能夠阻攔他麼?

在采訪中,我們也得知,與好多地方一樣,大柘鎮的群眾向來讚許年輕人入伍當兵,認為擁有軍旅履曆的年輕人更有氣質和前途。這種觀念或許源自多年前即已形成的擁軍傳統,或許其形成時間還要在更早的年代。直至現在,大柘鎮上的人們對那些在部隊擔任要職的同鄉人如數家珍,若與他們有過來往,則被視作更大的榮耀。

無疑,這一值得稱道的傳統觀念在尹智慧身上已經根深蒂固。

2011年12月,尹智慧的心願終於化為了現實。出發當兵的那一天,尹智慧胸前掛著大紅花,還與家人和親友們一一握手。他臉帶笑容,無法掩飾發自內心的興奮和自豪。如今,尹智慧出發去部隊的情景,對於眾人來說,恍若昨天。

似乎是一種緣分,從小學三年級起就在一起的同鎮人周星、葉範鳴和尹智慧,三個人的人生道路一直重合著:一起小學畢業,一起進入遂昌職業中專讀書,又一起來到元立集團工作。在向往成為軍人這一點上,他們的觀點又是驚人的一致。這一年,三個人先後都去報名參軍,尹智慧和周星成功了,葉範鳴落選了。之後,尹智慧成為一名消防戰士,在蕭山消防大隊市北中隊服役,周星則來到山東濰坊,成為一名陸軍士兵。

可以想見穿上軍裝的那一刻,尹智慧心裏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肯定是這樣的躊躇滿誌: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一切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