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植物木乃伊 黑金獵鯊槍(21)(3 / 3)

說到烏木,慕言略知一二,曾經參觀過一家博物館。此物兼備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韻,有“植物木乃伊”之稱。

由於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窪處,埋入淤泥部分樹木,在缺氧和高壓的狀態下,在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長達成千上萬年炭化過程,最終形成。此物因乘天地靈氣,集日月精華,乃萬木之靈,靈木之尊。古人雲:“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慕言在博物館看到過,也知道烏木的形成過程,可是萬萬沒有料到鐵硯湖居然也有這等寶貝,簡直是稀世珍寶!

老薑頭娓娓道來,說:“當初,地勘和測繪人員發現烏木,報請上級領導同意,請來了省地質隊的專家。他們通過分析,發現烏木的成分相當複雜,進而請來了考古人員共同研究,得出的結論相當驚人。他們認為,烏木之中竟然隱藏有一具清朝古屍,推測年代大約在光緒晚期!”

“這麼說來,烏木居然是一口棺材?”

這倒是和將軍墳的傳說相吻合,但是烏木棺材和清朝古屍仍然太過離奇,慕言問道:“人怎麼會埋在水底?墳墓為什麼要修築在湖底?”

“這也是我當年的疑問。”老薑頭說:“根據當年考古隊長史習一的分析,鐵硯湖的位置古今有很大的差異。晚清光緒年間,這裏還是一片茂密的山穀。因為風水好,自然也會有墓葬。”

“考古隊進行文物發掘了麼?”

“沒有,當年的技術還不足以支撐,所以史隊長決定維持原狀,將晚清墓葬留給後人。”老薑頭說:“然而,大壩的工程建設仍將繼續。為了保護這根古木,我們的設計深度有所降低。豈料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導致大壩嚴重不符合規範。每逢汛期漲潮就岌岌可危,不堪重負,基石都在微微顫抖,終於導致功虧一簣,大壩也廢棄了。”

原來如此,怪不得不見這座水壩工作了。

慕言問道:“然後呢?”

“我的出身不好,成分不好,原本有愧於黨和人民。因為疏忽和優柔寡斷,造成了國家和人民如此重大的損失,非常懊惱和沮喪,感覺愧對黨和國家,大壩廢棄當年喝農藥自殺了。”

慕言的猜測果然不錯,老薑頭也是鬼魂。

隻是沒有料到他居然是自殺,而且和這座廢棄水壩還有如此一段緣分,怪不得陰魂不散,在水壩附近流連忘返。

“我死了之後,家屬將我入殮,葬入塚虎山。”暗夜之中,老薑頭遙指鐵硯湖畔,說:“就在那裏。”

紅辣椒眉毛一軒,問道:“你是薑家後人?”

解放前,老薑家是塚虎山附近的大地主。老薑頭點點頭,說:“按照祖宗流傳下來的規矩,薑家人都埋葬在塚虎山。明清時期從山頂開始,後來的晚輩就埋葬在長輩墳塚的下方,以示尊重。如此由高到低,一代又一代,墳塚擺滿了塚虎山。”

慕言問道:“那你呢,你的墳也在對麵山上?”

老薑頭搖搖頭說:“到了我的父親那輩兒,墳塚已經埋到了山麓。家父卒於一九四七年,當我們將他埋入對麵祖墳山,他的墳前龍脈就斷了,再往下走就是懸崖絕壁,深不見底,再也沒有地方修築墳塚了。算命的陰陽先生說,這是劫數,薑家會從我這代開始走向衰落。”

這個情況可能連雜學旁收的慕言都未必知道,紅辣椒也很意外,問道:“那麼,你的墳塚埋在哪裏?”

老薑頭怫然而歎,道:“我去世那年恰逢糧食關,抬棺的人吃不飽飯,走路都非常吃力,抬到鐵硯湖畔的這片密林就再也走不動了。我的家屬覺得是我留戀這座大壩,也知道對麵祖墳山前麵是懸崖,過去也沒有我的位置,便打算就地軟埋,將我葬在了這片密林。”

富不及三代,解放後薑家的衰落也是情理之中,隻是不免讓人唏噓嗟歎。老薑頭忽而駐足,指指前方,說:“那兒就是我的家,兩位既然還有貴幹,我也不便相邀。希望你們此去一切順利,好自為之。”

慕言轉頭望去,卻是密林中的一處普通墳塚。

由於沒有子嗣,墓碑寫著“薑遇寒之墓,母,王禾立”。

簡單的幾個字,可以遙想當年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場景。一股離散的淒涼之感撲麵而來,王禾的心酸和苦澀,麵冷心軟的紅辣椒感同身受,擦了擦眼眸,說:“隻是苦了令堂。”

“你所得對!家母心思重,沒過多久一病不起,下來陪我了。”

慕言怫然而歎,道:“你們母子倆真是命運多舛,坎坷多磨難。”

南斯拉夫的電影《橋》中,為了阻止德軍會合,工程師將親手建造的大橋炸毀,而老薑頭為了一根烏木,也毀了親手設計的大壩。

如今,曾經是中國人民朋友的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已經永遠消失,那群因為電影拍攝而成為朋友的人,因為國家的分裂而不再來往。朋友再見,不光有電影裏的一群遊擊隊員,還有電影外一群活在真實世界的人。而老薑頭呢?也許在大壩廢棄的那一刻,母子倆相繼去世的那一刻,就已經化為一段永遠塵封的曆史,不會有人再記起。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夢,名利和成敗都是生命的幻光,死亡反而是解脫。”老薑頭指了指荒墳,說:“這裏才是我永遠的家。”話音未落,專入墳塋,不見蹤影。

老薑頭的故事,他的突然出現和詭異消失,除了將廢棄的鐵硯湖水壩抹上了一層神秘而詭譎的色彩之外,也帶來了清朝古墓的一些線索,讓人嗅到了將軍墳的蛛絲馬跡。

兩人站立密林,思索接下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