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了五六畝。”
“是啊,一次損失五六畝,有個十次八次的,我們的口糧不就慢慢蠶食完了。到三十年二十年之後,這塊山中小平原,這塊山上幾百口子的口糧地還會剩多少呢,所以我想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在搶險的時候,我就考慮,一定在這塊地臨水臨河的地方修上永久的可以預防百年一遇洪水衝撞的工程,如果這個工程修好了,這塊口糧地不僅可以保住,而且還可以擴大。”
“擴大?”大家異口同聲地驚問。
“是的,如果這塊地兩麵臨河的地方修上鋼筋水泥的永久性防水設施,就可以把原來的空壁處再填上土壤。我粗略觀察了一下,如果完全填滿,可以增加近百畝土地。”
“這麼大的工程怎麼建?”
“林場沒錢建呀。”
“建了當然好,問題是拿什麼建?”
遠方見大家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加以引導:“同誌們,我們林場有樹、有林、有花、有果、有藥材,財富是不缺,但隻要這塊地一勞永逸地不出問題,那就有吃的,我們有錢有糧,靈山林場就能富起來,大家都說說,看有什麼辦法保住這塊地,有什麼辦法讓這塊地擴大。”
遠方的引導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起來。
“咱山上有的是樹,采伐一點賣了不就可以修堤壩了。”
“可咱沒有銷售權,有樹也不能賣呀。”
“縣水利局總想買我們木材。可我們沒計劃呀。”
“有計劃錢也不是我們能用的呀。”
大家在發言中既說了許多情況,也說了許多辦法,姚遠方看說得差不多了,就說:“同誌們出了很多主意,說了很多實招,我集中一下大家的智慧,我們呢,趁著這春夏之交把急需搶險的工程做了,否則真到了夏天雨季,我們的土地又要接受考驗了。我們現在麵臨的最大難題是什麼?是沒有錢,沒有資金,工程怎麼幹,剛才我一直在想有什麼招能弄來資金呢,大家的話啟發了我,我想這樣辦,大家看行不行?”
“場長的主意一定不錯。”
“大家別給我戴高帽,我這充其量是一個沒有招的招,甚至是個賴招。這次抗洪救地,我們建防洪木牆,用了大致一千多方木材吧,這個木材是投下去了,可以向市局報消耗,用木材抗災救地,天經地義,誰也無話可說。但大家都知道,這些木材雖然大水衝刷,滿身汙泥,但木材還在,幾乎沒有什麼損傷,我們呢就用它建防洪工程。”
“啊?這圓木怎麼建?”
“有辦法建。洪主任,你不是說水利局要買我們的木材嗎?我們不賣,我們換,我們用這批木材去換水利局的水泥鋼筋,再用這批鋼筋水泥建防洪工程。”
“高招———”人們開始議論起來。
“我們怎麼就沒想到呢?”
“同誌們,這實在不是什麼高招,這是沒有辦法的賴招,一定要跟水利局談清楚,我們是用好的木材去換他們的鋼筋水泥,而不是賣木材,如果一說賣,市局這關就過不了。而且,他們急需木材,我估計他們求之不得,咱們是各走各的賬,但在建設水利防洪工程上,請他們在技術上予以指導,最好派個工程隊,大量的活我們林場的職工自己幹,大家說,行不行?”
“行!”
姚遠方見討論得差不多了,就對剛剛從外地趕過來的林場副場長龐有誌說:“有誌,你和洪主任一塊去一趟縣水利局,跟他們把我們的構想討論討論,告訴他們,歡迎他們來林場指導工作,歡迎他們局長來這裏,就說這裏山清水秀,風光明媚,是休閑度假的好地方,希望我們兩個單位結成友好對子,互相幫助,互通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