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雲深想到這裏,激動地來到院子裏,跪拜在地上,朝著溶溶明月,拜道:“董先師,您的心思,我郭雲深領了!”
不久,郭雲深返回故鄉深縣。就這樣,郭雲深從深縣出發到北京,經曆近十年,一路上擊敗了眾多的英雄豪傑,打出了形意拳的威風,邊打邊教,使得形意拳為全國所矚目,從而使形意拳躋身於我國各大拳派的行列之中,與太極拳、八卦掌同為我國三大內家拳。這樣的英雄王薌齋哪能不欽佩,不向往呢?郭雲深的英雄事跡就像春雨一般灑進了王薌齋幼小的心田。當時,八卦掌高手“眼鏡程”程延華已於光緒二十六年在北京崇文門外與德兵激戰中壯烈犧牲;“單刀李”李存義在義和團運動中,手揮單刀,奮勇殺敵,廊方激戰中,他一人揮刀闖入敵陣,殺死八個洋兵,傳為佳話。義和團運動失敗後,清政府懸賞捉拿李存義,李存義又不知去向。王薌齋於是決定拜郭雲深為師。郭雲深因年邁,又患足疾,本不願再收徒,但因獨子郭深剛剛墜馬身死,有點寂寞,又經戚瀉趙樂享先生極力說情,郭去深終於破格允準。
王薌齋正躺在炕上回想著往事,郭大姑用手一推他,把一個削好皮的深州大蜜桃遞給了他:“薌齋,又想家了吧。”王薌齋苦笑著搖了搖頭。
郭大姑抬頭望著窗外那黃燦燦的莊稼,說:“過了這片莊稼地,再翻過一片亂墳崗子就是你們魏家村,下午沒事你回村瞧你娘去吧,你爹死後,她怪清悶的。”王薌齋搖搖頭,說:“師父訂的規矩,我可不能隨便破了,要不然,他老人家該生氣了。”郭大姑咯咯笑得如銅鈴:“好孝敬聽話的徒弟,比我這當閨女的還孝順。”她以為薌齋又想家了,於是轉開話題,一雙黑棗般的眼珠子盯在桌上一籃子深州大蜜桃上。
“來,你給我講講咱這深州大蜜桃的故事。”郭大姑說著,順手拿起一隻大蜜桃,吭地啃了一大口,甜汁溢了一腮幫子,她趕緊用袖口去擦。
“要說咱深州大蜜桃是怎麼出名的,有這麼一段故事。”王薌齋瞥了郭大姑一眼,煞有介事津津有味地講起來。
“相傳,在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稱帝,要圍住京城捉拿漢室後裔劉秀。劉秀得了消息,隨身隻帶二十幾個人,慌慌張張逃離京城,向北進發。時值八月,天氣炎熱。他們一路上不敢立馬住腳,路經深州時已近黃昏,人困馬乏,又饑又渴,再也走不動了。這時有個農夫挑著一擔鮮蜜桃從這裏走過。劉秀便連忙走到農夫跟前施禮問道:‘請問這是何地,有無吃的,能束行個方便?’那農夫見劉秀態度謙和,儀表非凡,覺得並非一般人到此,隨後說:‘這裏是深州,人煙稀少,並沒什麼店鋪,你們可先吃幾個蜜桃解解渴吧!’說著,農夫就把蜜桃送到劉秀麵前。劉秀也不推辭,就和隨從們一起吃起來。不大一會兒,就把一擔鮮桃吃個淨光。劉秀吃後非常感激,隨手從身上解下一塊玉牌,遞給農夫說:‘此玉牌留下抵作桃錢,日後可持玉牌找我,定報救命之恩。’說完,就要告辭上路。農夫趕快攔道:‘前麵就是滹沱河,天黑難行,不如你們先到桃林舍下暫歇一夜,天明用船送你們過河。’劉秀哪裏肯聽,說道:‘多謝老翁,我待因有急事在身,吃了你的蜜桃,精神大振,必須連夜趕路。’農夫見他主意已定,就丟下桃擔,自告奮勇,給他們引路,搖船送他們渡過滹沱河。等王莽的追兵趕到,劉秀已經過河走遠了。後來,劉秀做了東漢光武皇帝,為報深州農夫相助之恩,就封他做了專管深州蜜桃的官兒,並敕封深州蜜桃為桃王。”
王薌齋講完深州蜜桃的故事,瞧一眼郭大姑,她已倚在椅背上呼呼睡著了,王薌齋知她連日來照顧父親的身體,疲勞過度,便輕輕拿了一個衣服,出門散步去了。
晚上,王薌齋在熠熠燭光下研讀師祖戴龍邦寫的《心意拳譜》一書,他振振有詞地讀著序文:“王當童子時,受業於名師,精神槍法,以槍為拳,立一法以教將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從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後元明數代,鮮有其技,獨我姬公,名際可,字隆風先生,生於明末清初,為薄東諸馮人氏,訪名師於終南山,得《武穆王拳譜》,後授餘師曹繼武。先生於秋浦時,人不知其勇。先生習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
王薌齋正在用心朗讀,忽覺燭火一閃,郭大姑風風火火地闖了進來,嚷道:“我爹叫你呢?”
“師父在哪兒?”王薌齋問。
“在書房裏。”郭大姑活潑潑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