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斷想錄(1 / 2)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在一定意義上無疑是正確的,但當你不顧自身條件、違背規律而去刻意追求某個目標時,千萬別把這句話奉為座右銘。

常聽有人悲觀地說:“活著真沒意思,還不如......”——真是可笑至極,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怕活著嗎?

生活中不能輕易相信微笑,有時候微笑的背後可能是一個可怕的陷阱;生活中也不能簡單拒絕冷漠,有時候冷漠的背後很可能是一個善意的美麗。

世界上,什麼都可以重來,唯有時間和生命不可以重來;生活中,什麼都可以選擇,唯有虛偽與殘暴不可以選擇;人世間,什麼都可以遠離,唯有善良與率真不可以遠離;生命裏,什麼都可以拋棄,唯有追求與探索不可以拋棄......

沒有文化品位的豪宅,即使鑲金貼玉也是寒酸的陋室;沒有高尚人格的軀體,即使雍容華貴也是低劣的卑賤;沒有執著追求的靈魂,即使滿腹經綸也是可憎的平庸。

“寵辱莫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步天邊雲卷雲舒”——並非勸人消極避世,碌碌無為,而是教人淡泊名利,固守正道,於喧器浮躁的塵世中,始終保持澄明、寧靜、超脫的心境。

生命本身並不天然地具有意義,但當你給自己的生命選擇了個目標並且終身為之努力奮鬥時,生命便具有了價值和意義,而一旦失去了這些,生命便成了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過程。

播下慈愛的種子,你收獲的將是平安與幸福;插下正直的秧苗,你收獲的將是良知與高尚——親愛的朋友,栽種美好吧,生活中處處將有為你綻開的花蕾和飄逸的芬芳。

生活中,“美”的不一定是“善”的,“善”的也不一定是“美”的。譬如,一個人破衣爛帽但品德高尚,這是“善而不美”;一個人服飾高貴卻靈魂航髒,這是“美而不善”——隻有當“美”和“善”結成一對“孿生姊妹”,才是人們真正的最愛。

世上活得“心累”的人,往往是私欲膨脹的人,這種人為己之利,常常察言觀色,處心積慮,有時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時躍躍欲試鋌而走險——這種“心累”之人,可憐可悲可収可鄙可憎!

“舍己救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獻身精神固然可嘉,但一個連自己都不能保護的人,卻寧願舍棄自己而去救助別人,這種行為是勇敢還是魯莽?這種精神值得褒揚還是應該抑製?比如說,一個大學生為了救撈一個失足落水的精神病人而獻身,兩條生命的價值孰輕孰重——對此,我們應該反思。

隻有敢於登山下海的人,才有可能真正領略雄偉壯闊的海韻山風;隻有嚐遍生活酸甜苦辣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讀懂人生這部大書。

在當今快餐、網絡、高速公路的快節奏生活裏,如果依然抱著“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陳腐觀念,你失去的將不僅僅是工作、機遇、升遷,恐怕連人格、尊嚴都要受到鄙夷和漠視。

有人讚美你,並非你“十全十美”;有人貶低你,也並非你“一無是處”。因此當得到讚美時,你不必“沾沾自喜”,而要檢點自身的不足;當受到貶低時,你也不必“一蹶不振”,而要在反省中揚長避短——堅持這樣的“修身養性”,你便會品嚐到靈魂升華的甜美。

熱愛讀書的人,居室裏不一定有書房——因為書可以隨時隨地而讀;而居室裏有書房的人,卻不一定喜歡讀書——附庸風雅而已。

年輕時豁出身體賺錢,年老時豁出錢來保命——這是世上最常見的現象,殊不知,錢永遠沒有賺足的時候,而生命亦非錢而能保得住。正如古人所言:一頭白發催將去,萬兩黃金買不回。

常進美容院的人,花錢買“美容”;常進飯館的人,花錢買“口福”;常進書店的人,花錢買“知識”。買?“美容”的人並非一天比一天年輕,買“口福”的人亦非一天比一天健康,而買“知識”的人卻一天比一天成熟。

世上最好的飯菜,莫過於粗茶淡飯;世上最美的服飾,莫過於古今書籍;世上最貴的東西,莫過於善良誠實。

生活中一個家庭一個“過法”,一個人一個“活法”,正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個哈姆雷特”一樣,你若愛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倒不如將別人當作“尺子”來度量自己的“長短”。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往往不在於智慧的高低和機遇的多少,隻在於成功者比失敗者多了一份執著和堅毅。

熱衷於自我吹噓的人,其實是在廉價地“批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