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農村,到現在變化很大。盡管那時候條件略微艱苦,交通不太方便,通信比較困難,但是看起來確是那麼卻溫馨和睦。
那時候大多數人住的是磚瓦房,一部分的人住的二層小樓,還有極少部分的人住的是毛坯房。門口到路邊全是一片土,鋪不起水泥路,到了下雨天是一片泥濘,為了方便走路隻能從門前到路邊,用石頭和磚頭鋪出一條小路。
那時候騎的是自行車,三輪車,偶爾會看到那麼一兩輛飛馳而過的汽車。
在小路兩旁,用石堆或是籬笆圍菜園種點菜,房子後有後院的,會在裏麵種點水果,再用點磚用點瓦建個小房子當廚房用。一家四口,那時候的農村狠抓計劃生育,但是基本上家裏還都是兩個兒子以上,這仿佛倒成了一種風俗。這家的男主人叫葉宇翔,在外邊打工賺錢,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女主人叫劉惠蓉,在家裏沒事的時候幹幹農活活,有時間就到到附近的廠子上上班。大兒子叫葉從風,小兒子叫葉向榮,組成了一家四口的小家庭。還有奶奶和爺爺,三個叔叔、兩個姑姑組成的大家庭。
雖然向榮和從風是兄弟倆,但在性格卻有著很大的差異。由於弟弟向榮年齡小,母親劉惠蓉自然就比較疼弟弟。而正是因為母親把大部分精力都花費在弟弟身上,沒有足夠時間去照顧哥哥,促就了從風的這種獨立自主的性格。雖然相差五歲,但是矛盾總是難以避免的。也總因為一點小事而打鬧起來,小了五歲的弟弟向榮,自然每次都是以向榮的嚎嚎大哭結束。
六歲的向榮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比向榮大五歲的從風則已經開始上小學六連級。兄弟倆在同一所小學,小學名字叫做《青林小學》,可以用一首詩來形容:“青青湖上草,綠綠叢中葉。河邊柳下花,樹上鳥語香。”
“向榮,起床了!”母親急切的喊道。而一旁的哥哥從風早已經穿好衣服,洗漱完吃飯了。此時的母親惠蓉說道:“你看看你哥哥,不用叫起床,自己起來什麼都整理好了,再看看你,叫了不起床,還賴床?”母親惠蓉臉上露出一種對小兒子賴床的無賴與大兒子懂事的欣慰。
“媽!我吃完了,上學去了啊!”吃完飯的從風用袖子擦了擦嘴巴說道。“你再等等你弟弟啊!從風!”惠蓉說道。“我不等他,讓他自己去吧,天天起床這麼慢吞吞!”從風很不悅地說。“我走了啊!媽!”從風邊說邊背上書包出門了。母親無賴的望了望,露出一絲笑容喊道:“路上小心點啊!別亂跑,早點到學校聽見了嗎,從風!”“知道了,媽!我會注意的!”從風一邊走一邊扭頭說。這時領居家的勝陽碰巧也剛吃過飯,遇到從風說道:“哎!從風,一塊走吧!”“行好!正好我一個人不太想走。”從風微笑著對著勝陽說。
這時的向榮終於穿好衣服、刷牙洗臉了。“媽,今天早上做的什麼飯啊?”向榮疑惑地問道。“米粥、饅頭還有白菜豆腐。”惠蓉說道。“媽,我今天不想吃飯,我想吃我上學路上那家包子店的包子。”向榮有點不開心地說道。“平時媽早上沒時間做飯的時候,讓你去包子店吃包子你不去,這有時間做飯了你又和媽說想吃包子了,這明顯很不懂事啊。”惠蓉一臉嚴肅的說道。“就一次,下次早飯就不這樣了。”向榮撒嬌地說道。“行,媽給你一塊錢,拿去買包子吃吧!不過記住了!下次早上不能再這樣了,知道嗎?”惠蓉親切的說道。“知道了,媽媽!”向榮高興地答應道。“那我走了啊,媽媽!”此時向榮接過母親給的兩元錢,飛快地跑出了門。母親大聲喊道:“向榮,走路看著點,路上小心點!”向榮背著書包順著門路上的石頭一顛一顛地走了。
其實每次上學的向榮的心裏是多麼希望,自己像別的同學那樣,有自己的爸爸媽媽送自己上學!盡管向榮隻有六歲,但從家到學校的距離也有三千多米。但是那時候因為生活的需要,不論爸爸還是媽媽,都要出去打工賺錢。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太方便,不像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路遠還是路近,從家門口到學校門口都有個人。
向榮剛走到馬路上,經過同學張清揚家的門口時,就聽到後麵有人喊他。“向榮!等等我!”向榮回頭一看,是他的同學張清揚。“哎!你還沒走啊”向榮好奇地問道。“你不也是剛走嘛”清揚撅著嘴說道。“哼,我和你不一樣,我每天早上都起的很遲!”向榮自豪的說道。“哎,向榮!你昨天晚上看《藍貓淘氣三千萬》了嗎?我昨天晚上作業寫的慢,沒來的及看,你能給我講講嗎?”“當然看了啊!昨天晚上的播的那集,菲菲被外星人抓了,然後藍貓跟淘氣把它給救出來了,就菲菲的時候好險好險啊!”向榮驚奇地說道。清揚一邊走一邊認真地聽著,很快到了那家包子鋪。但是向榮就花了一塊,買了三個素包子,給了清揚一個,吃完後他們就直接往學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