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陶亞男真的來工地找古旺元了。要看看雄偉的大建設工地,看看勞動在腳手架上的工人英姿,更想看看古旺元在擔當個什麼角色。
來到工地一看,竟是一片荒地。古旺元正跟工人一起在挖開墳墓中清理散碎的遺骨,準備遷墳。
這裏剛清理現場,還沒有挖地基。
古旺元和帶班的組長請了假,便領她到工棚裏來。工棚很大,總有人出入,不便談話。她提議出去找個地方休息。古旺元把她領到拆遷了一半的破廟台階上坐下來談天。
古旺元問道:“你對我們工地印象如何?”
她笑笑說:“跟你看了我那篇文字的印象大概一樣。”
古旺元接不上話碴了,兩眼奇怪地直盯著她看。
她說:“我知道你偷看了我那篇東西。你把它放回夾錯了頁,放在哪一頁我有固定地方。”
古旺元說:“你知道我有什麼感想?”
陶亞男說:“知道。失望,心冷,也許還加上卑視。”
古旺元說:“不,我是受寵若驚,沒想到我在你心中還占有一席地位。”
陶亞男說:“這不是撒謊就是遲頓。慰問團的同誌多了,為什麼單找你去演講?這麼熱的天,一個姑娘家老遠來看什麼工地?”
古旺元抱歉地笑笑說:“大概我很使你失望。”
陶亞男說:“我隻是不大理解。你有很好的出身,有革命經曆,文學上確實有天才,這些都是我想得得不到的,你為什麼不積極利用?”
古旺元說:“以前我有過在文學上拚出名堂的願望。西南一行,我對許多事有了新的看法,對個人如何生活有了不同的認識。”
陶亞男說:“我不是勸你個人如何出人頭地。從革命利益出發,你應該起更大作用。一個知識分子,一個年輕老革命,就滿足於遷遷墳,撿撿骨殖嗎?到工地上來是組織的安排還是你個人的選擇?”
古旺元說:“原是組織的安排,到這裏後我發現這地方很適合我,我不想回機關大樓去了,更不想再進文藝界,這裏比那裏心靜。”
陶亞男說:“這也是一種個人主義。你受了多年文藝教育,全社會都在批判《武訓傳》,連張念本都寫了文章,你躲在這裏圖清靜,這正常嗎?”
古旺元說:“張念本的文章我另有看法。對《武訓傳》的批判我也沒太理解,對寫文章不感興趣。”
陶亞男說:“這是自由主義。你打仗時都要弄明白戰略意義才開槍嗎?不是服從命令聽指揮嗎?可以不相信自己,怎麼能不相信組織呢?中央決定批判,那就一定有批判的必要。我們反對個人主義,但是要革命英雄。你是有條件在文學上有成就的!”
古旺元聽了有點胡塗,她口口聲聲反對個人主義,但聽起來又像是對他不熱心當名家感到遺憾。況且寫文章也不能和打仗相比。但他知道她是一片為自己的好心,不想和她爭論。
陶亞男大概也覺得談得太嚴肅了,就換個話題,說了點閑事。他留她一起吃飯,她謝絕了。臨分手,她搖頭笑著說:“看來我們思想交流還得花些時間。”
古旺元說:“我隨時候教。”
她說:“可不知道我的耐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