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結合引導式教育開發腦癱兒童非智力因素的途徑(1 / 2)

淺談結合引導式教育開發腦癱兒童非智力因素的途徑

大視野

作者:王聆芝

【摘要】為了把腦癱兒童引入社會,讓他們能夠享有社會生活,成為一個有獨立自主的個性,有積極主動的性格,對外界感興趣,有解難能力,自尊、自信、自立的全人。引導式教育通過開發與智力活動有關的心理因素,如需要、動機、興趣、愛好、情緒、情感、氣質、性格、意誌、態度、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非智力因素,能實現患兒最大程度的康複。本文探討了以下幾種途徑:以環境促個性;以整日流程訓練發展整體能力;以遊戲活動來健全人格;以教師的言行來引導其就正糾偏。

【關鍵詞】腦癱兒童非智力因素引導式教育

引導式教育活動是促進腦癱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的手段之一。也是培養兒童良好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渠道。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主要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本人等幾方麵的途徑。現在,我們主要探討,結合引導式教育培養腦癱兒童非智力的幾個途徑:

一、以環境促個性

1.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校園的環境要統籌安排,精心設計和藝術布置。如,學校大門左右可以安排主題鮮明的裝飾畫,選擇“動物”、“鮮花”、“祖國風景”等。以怡靜、文明、奉獻、進取等圖案,使每個兒童得以接觸大自然,觀察大自然。

2.創造開放的教育環境。校園要促進兒童身體發展,又要使兒童心理素質健康地形成和發展,必須要有一個開放的教育環境,為兒童創設一寬鬆自由的環境,不斷激發兒童的內在動機和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如環保意識的培養可以引導兒童認識“地球”是什麼?讓他們在感受環境之美的同時,認識植物,認識動物。

3.創造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讓環境激勵兒童參加實踐,獲得經驗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活動。校園的活動環境可以從多方麵設計,如“交通警察”、“自選商場”的活動要求兒童充當角色,能培養兒童意誌力和友好的態度。利用場地創設坐、躺、爬、滾、走等活動。創設人際交往,組織活動小組,開展互幫、互教、互學、互評等活動。開展活動的多樣化,使腦癱兒童在活動環境中獲得體能的鍛煉,同時也提高了心理素質,養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二、以整日流程訓練發展整體能力

1.培養有禮貌的行為。在全流程中貫徹講禮貌教育,從小教育兒童講禮貌,學會正確地與人交往,能為他們今後社會行為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培養堅強的意誌,獨立的人格。在一日生活中孩子要克服自己的困難去完成各項活動,如吃飯、走路、坐立等,這促使兒童能夠習慣於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形成不畏困難,勇於創造的獨立自立的人格。在實際工作上應注意從兒童日常生活的小事一點一滴做起並使其經常化、製度化,以養成堅強的意誌,獨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