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投資,首先,為了保證家庭生活不受突然變動的影響,家庭理財中必須留出一部分應急金存入活期賬戶,應急金大約為家庭月支出的3-6倍。此外,家庭理財中銀行卡的使用必不可少,家庭賬戶盡量統一在一家銀行,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便於管理,也可以享受銀行的貴賓服務。如果夫妻二人收入穩定,還可以考慮將存款用於金融投資,可以購買一些風險相對小的股票型基金,或者進行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隨著家庭資產的不斷增加,投資的金融產品也可以不斷豐富,存款有一些,股票買一些,黃金也要儲備一些,因為不同金融品種的風險不一樣,有時可以相互抵消。
雖說“80後”組建的家庭中已經出現許多“丁克”家庭,但畢竟堅持生育傳統觀念的還是占絕大多數。當下越來越流行一句話“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孩子的教育經費也是家庭中很大的一筆開銷,需要提前製訂計劃。
教育理財具有時間長、費用大、彈性小的特點,因而年輕的父母需要及早動手。可專門開設“家庭教育金”。每年向裏麵存入固定金額,這樣等孩子上學時,就已經有一筆相當可觀的“教育經費”了,也可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為小孩準備教育金。基金選擇上,以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為主,做到“專款專用”,不到特殊時刻絕不動這筆錢。從投資策略上,可以將定期定額與長期投資相結合,在堅持定期定額投資的基礎上,如有財力,市場時機好,可以一次性加大對投資類產品的投資力度,長期持有,享受長期財富增值。
盡管“80後”的新婚夫婦都是人在壯年,但一些風險又是切實存在的,一旦發生,不僅會嚴重影響家庭心理狀態,而且會對家庭的財務狀況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如果夫妻二人收入相差不大,兩人都要購買保險,主要可以考慮買人壽險、意外險等。既是為家人負責,也能為養老做準備。保額以年收入的5-10倍再加上家庭的負債和貸款,保費支出不超過家庭一個月的薪資所得。
當下許多人一提及“80後”,首先都會想到的是“缺乏責任感”、“透支消費”、“劃歸性不強”,其實我覺得這是有偏見的。“80後”作為獨生子女,背負著很沉重的家庭壓力、工作壓力和社會壓力。他們個性很強,組建的家庭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和適應,他們沒有兄弟姐妹幫忙照顧父母,雙方父母都需要他們自己照看。背負著時代給予的壓力,我覺得他們當下最需要的是投資自我,增加附加值,這比他們投資其它任何領域都要有更高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