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業的誠信水平較低,造成經濟運行成本高昂。企業的誠信度低,導致經濟行為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期性,投資的機會成本和商品的交易成本高昂,經濟運行效率低下,社會資源浪費嚴重。
一些居民的誠信水平較低,造成管理成本的高昂。居民的誠信水平與社會管理成本成反比。居民的不誠信行為主要表現在:從為官者看,一些官員以權謀私、弄虛作假、營私舞弊、貪汙受賄等現象嚴重,導致政府管理和監督幹部的成本高昂;同時一些官員的不依法行政也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更為嚴重的是官德毀、民德降,直接影響到事業的興衰和成敗。從企業領導者看,一些國有企業的領導不關注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嚴重;一些民營企業經營者的短期行為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導致資本的外逃。從科技教育者看,一些學者的學術造假盛行,導致緊缺的科研經費浪費;一些教師師德的下降,影響了受教育者的質量。從行醫者看,一些醫生醫風日下,醫患紛爭層出不窮,給患者造成嚴重的經濟和身心損失,等等。
國民誠信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追逐不當得利,以及追逐不當得利被發現和受到懲罰的機會成本小之又小,甚至沒有。那麼,如何減少和消除因國民不誠信行為給社會經濟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效率呢?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建立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誠信機製,特別是要設置科學的誠信標準。
誠信的標準包括兩方麵內容:一是誠信的道德標準。誠信的道德標準主要指人們在為人處世中能夠誠實守信的行為規範,主要包括:做官要有官德,經商要有商德,為師要有師德,從醫要講醫德,做百姓要遵守社會公德,等等。二是誠信的規則標準。誠信的規則標準主要是指為使人們在社會政治經濟等事務中必須遵守誠信原則而製定的一係列政策法規,主要包括:政治規則、經濟規則和法律規則,等等。
誠信的道德標準是人文的、內在的、多樣的和易變的。它對人們的約束是軟性的;它構成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石。誠信的規則標準是科學的、外在的、單一的和固定的,它對人們的約束是硬性的;它構成市場經濟的法製基石。當前,我們要切實加強誠信的標準、特別是誠信的規則標準的建設,使誠信的兩個標準在提高國民誠信水平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