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木桶理論:普通員工也有用(1 / 1)

有這樣一個故事:喬·漢姆剛到埃德的武館訓練時,由於技術和經驗不足常常挨打。他企圖使詐,可總是無濟於事。一天,帕克請他到辦公室,隨手拿了一支粉筆,在地上畫了一條線,問道:“假如是你,你怎樣才能把這條線弄短?”漢姆仔細端詳了一陣後,給出了幾個答案,包括把線截成幾段。誰知帕克卻大搖其頭,畫了一條長於此線的線,接著問:“現在你看頭一條線怎麼樣啦?”漢姆恍然大悟地回答:“哦,短了。”

一隻木桶的容水量,不取決於構成木桶的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使木桶能裝更多的水,就要設法改變這塊木板的現狀。“木桶理論”給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啟示是:要想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不僅要關注“長木板”——明星員工,更要注重“短木板”——非明星員工。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善於發現自己負責管理的係統中的“短木板”,敢於揭短,善於補短,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美國大聯盟職棒西雅圖水手隊的明星球員羅德基思,成為許多球隊的挖角對象。羅德基思開出的條件除了2000多萬美金的年薪外,還要求球隊給予他各種特別待遇,包括在訓練場有自己專屬的棚子,供他自由使用的私人飛機。原本對羅德基思有興趣的紐約大都會隊,最後決定打退堂鼓。該球隊表示,如果他們答應羅德基思的所有條件,幾乎是允許他獨立於球隊之外,自成一格,對球隊的影響是弊多於利。他們需要的是由25個球員組成的團隊,而不是24個球員加上1個特殊球員。著名管理顧問奧斯汀指出,如果企業將過多焦點放在明星員工,而忽略了占公司多數的一般員工,會打擊團隊士氣,使善用明星員工的才能與發揮團隊合作兩者間失去平衡。主管應該自問:誰對公司比較重要?是幾個明星員工,還是一群默默耕耘的員工?奧斯汀表示,超級明星很難成為服從團隊合作的人。明星之所以是明星,因為他們和其他人的等級不同,他們需要的是不斷提高標準,以挑戰自己。企業必須懂得善用明星所長,同時也不扼殺其他員工的貢獻。

明星員工的光芒很容易看見,可是,別忘了非明星員工的努力,他們也需要鼓勵。而且,對非明星員工激勵得好,效果可以大大勝過對明星員工的激勵。中國民間還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三個臭皮匠,湊個諸葛亮。說明了集體智慧的力量也不輸“能人”的道理。能請得到“諸葛亮”這樣的高明之士,確是一件喜事,但努力挖掘“臭皮匠”的能力,路子也許將會更寬、更好些。據報載,滬上一星級酒店連續三年經濟效益非常好,而據了解,正確的經營計策的百分之八十均來自“臭皮匠”——普通員工,該酒店的領導層充分采用了“臭皮匠”的計策。可見,“臭皮匠”並非平庸之輩,關鍵是如何深挖細琢,使之將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長期以來,“首席”這頂令人羨慕的帽子,隻是戴在一些關鍵而重要的人物頭上,如“首席大法官”、“首席執行官”、“首席行政執行官”、“首席信息官”等等。可如今,“首席”的頭銜也戴到了一線普通工人的頭上。上海電力市區供電公司最近一下就聘請了59名工人為首席員工。不僅是名義上的,這些員工的崗位工資在原基礎上增加兩個崗級,在培訓、使用等方麵還具有優先權。在這之前上海市有關方麵就重獎了一位專家型工人李斌,因為他五年來為企業累計節支增收3000萬元。這對於非明星員工的激勵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此舉提高了技術工人的地位,能更好地發揮崗位能手的骨幹作用,能夠提高大家學技術的積極性,讓青年工人看到崗位成才的前景。

我們強調關注“非明星”員工,並不是說那些“明星”們不重要,而是說什麼事都不能走向絕對化,或顧此失彼,抑此揚彼,特別是什麼都以物化形態呈現,以效益來衡量成敗的生產經營領域,任何一環都是不可或缺的,再好的設想設計創新創意,沒有好的操作實施配套,隻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對每一個員工都要量才而用,各盡其能。在總結用人心得時,李嘉誠曾形象地說:“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部分長處部分短處,好像大象食量以鬥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為原則;又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百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一部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