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昔日的成功——每次成功無論大小,都證明你有能力獲得某些成就。要為每次成功的取得歡欣鼓舞。當你開始喪失自信時,不妨回想成功的時刻。
製定明確目標。——對今後的出路要有明確方向。偏離這些目標時要有所覺察,並立即采取矯正措施。
積極響應生活。——要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你的形象、對生活的積極反應以及決心,全都在你自己的掌控之中。
人定勝天
作為本章內容的一個轉折點,我想在這裏介紹我所認識的一個最不同尋常的人。我是在他出生後幾分鍾看到他的。他來到這個世界時,我們根本找不到他的耳朵在哪裏,而醫生在不得不向我們發表意見時,也坦白承認這孩子可能一輩子聾啞。
但我對醫生的看法提出質疑。我有權這樣做,因為我是這個孩子的父親。
我還做出一個決定,提出了一種看法,但我是在內心悄悄表達這種看法的。我堅持認為,兒子將有聽力、能說話。大自然能賜予我們一個沒長耳朵的孩子,但大自然無法逼迫我接受這個痛苦的事實。在我的頭腦裏,我知道兒子會聽見、能說話。怎樣才能做到呢?我堅信一定有辦法做到,而且知道能找到辦法。
我想起偉大的愛迪生所說的話:“事實的發展全過程教會我們信念。我們隻需要遵循它即可。這是對每個人的指引,隻要悉心聆聽,就能悟出準確的含義。”什麼準確的含義?欲望!我的欲望是兒子不應該是個聾啞人,這種欲望超過一切。我永遠不會放棄對這一欲望的追求,一秒鍾都不會。我在多年前曾經寫道,“我們唯一的局限,是在自己頭腦中設定的局限。”我平生第一次懷疑這句話是否正確。躺在我身前的床上的,是個沒有“天生聽力設備”的新生兒。就算他能聽見、能說話,難看的麵容也顯然終生無法改變。不用說,這是一種局限,但並不是這個孩子在自己頭腦中設定的局限。對此我該怎麼辦呢?不管怎麼說,我必須找出一種辦法,將我那熾熱的欲望注入這個孩子的頭腦,而這種欲望就是:找出辦法和手段,在沒有耳朵的幫助下,將聲音傳遞到他的大腦。
孩子剛剛懂事時,我就拚命向他灌輸傾聽的熾熱欲望,希望老天能夠運用自己的方法,將這種欲望變成實實在在的現實。所有這些想法都出現在我腦海裏,但我對誰也沒有說。每天我都暗自重述諾言,拒絕接受兒子是個聾啞人的事實。
隨著他漸漸長大、開始注意周圍發生的一切,我們發現他有一點點聽力。
進入小孩通常開口說話的年齡時,他還沒有一點說話的跡象,但是我們能從他的行為中看出他能微弱地聽到一些聲音。我想知道的就是這一點!我相信,如果他能聽見,哪怕是一點點,就表明他很可能培養出更好的聽力。
之後發生的一件事給了我希望。這件事來得讓人始料未及。我們買了一部電唱機。兒子頭一次聽見音樂時無比欣喜,並很快將這台機器據為己有。不久他就表現出對某些唱片的青睞,記得其中有一張是“通往蒂帕雷裏的漫漫征途”。有一段時間,他反複播放這張唱片,在電唱機前幾乎一站就是兩個小時,並用牙齒緊緊咬住機盒邊緣。直到多年後,我們才明白他形成的這種習慣的重要性,因為當時我們從未聽說過“骨骼傳遞聲音”的原理。
占有電唱機之後不久,我發現,當我用嘴唇觸摸他耳後的乳突骨或者大腦下部的位置對他說話時,他聽得非常清晰。這些發現促使我開始采取各種手段,將“幫兒子培養聽力和說話能力”這一熾熱欲望變成現實。此時,他正千方百計地忙著說出某些詞語。雖然前景遠未達到令人樂觀的程度,但是由信念支撐的欲望知道:他說出任何詞語都不是不可能。
確定他能聽清我說話的聲音之後,我立即開始向他頭腦中灌輸聽和說的欲望。我很快發現,兒子喜歡在睡前聽故事,於是我就想辦法編一些故事,旨在培養他的自立能力、想象力以及對正常傾聽、做個正常人的強烈願望。
有一個故事很特別。我每次講這個故事的時候,都會添加某些新內容和強烈色彩加以強調,旨在為他的頭腦根植一種思想,即:他的不幸並非缺陷,而是一筆非常富貴的財富。
我研究過的所有哲學都明確指出,每種逆境都孕育著同等優勢的種子。